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是我国较为富饶的省份,位于我国华东地区,辖江临海,扼淮控湖,水系众多,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孕育了灿烂的区域经济与文化。然而,明代至清晚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气象灾害种类增多,发生频率更加频繁,受灾地域面积不断增大,小农生产的原始生存方式、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结构、尚不发达的交通以及部分建造简易的建筑已经不能抵御气象灾害的侵袭,因此明清时期气象灾害的发生状况及影响亟待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气象灾害全面的研究略显薄弱,本选题对明清时期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系统化研究:一、了解江苏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由于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江苏的地理概况进行介绍,掌握江苏地区的水文、地貌、气候以及植被的特点,为本文对明清江苏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展开做了铺垫。二、从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两方面对九种明清江苏气象灾害(洪灾、涝灾、旱灾、蝗灾、雪灾、霜冻、雹灾、风灾、疫病)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一方面从时间分布特征入手,首先对明清江苏地区的气象年受灾县次数进行统计,并利用动态分析法绘制明清江苏地区的年度变化趋势图(以十年为单位),图表可直观看出各气象灾害在对应年份内的波动状况,并对其年度变化进行分析;对明清江苏气象灾害季节分布和月份分布状况绘制成图,并对其季节及月份变化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入手,绘制明清江苏气象灾害空间分布图,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各气象灾害在明清江苏地区的分布状况。三、第四章分析明清江苏地区气象灾害特点及成因。由于江苏地区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状况、社会环境、各地地理条件的差异等方面使得每个地区灾害种类及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差异性。总的来说,明清江苏地区的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受灾范围广、多灾连发、破坏力强等显著特点。四、文章最后论述了明清气象灾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灾害的发生对当时人民的社会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水旱灾害的发生,首先导致田地粮食产量锐减,人民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或者迁徙。其次,灾害的发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稳定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链,造成土地产权的转移、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人民流离失所,盗贼猖獗,社会矛盾不断激发。因此,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引起明清时期时局动荡,例如明清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人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说,本文对明清江苏地区的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进行研究,既可对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受灾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为现代江苏地区政府及民间灾害防治机构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