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效率影响金融业内部收入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于超边际分析框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业发展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金融企业作为金融业的基本单元,在经济系统的资金流动和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从中国金融企业的现状来看,遍及全球金融体系的互联网以及各种智能化电子交易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金融企业的交易技术得以极大提高,金融业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的建立健全使得金融企业的交易制度逐步完善,这些都显著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交易效率,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缩小所经营的业务范围,这种分工形式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时促进了金融企业收入的不断上涨。然而,近年来不同金融企业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引发了学者对于金融业稳定性的担忧,却依然少有文献涉及金融企业交易效率对金融企业收入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金融企业交易效率影响企业人均收入的深层次作用机制,为调整不同金融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交易效率、分工以及收入的相关文献,并从交易效率、企业人均收入的视角对中国金融业企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包含银行、证券、保险三种企业的金融业内部分工模型,对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可能选择的分工模式进行了求解,然后考虑了不同类型金融企业可能的分工组合所形成的金融业分工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三种金融业分工结构进行了均衡分析,最后,重点考察了金融业企业交易效率的收入效应,从理论上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金融业内部各企业交易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分工程度和企业人均真实收入的提高,企业分工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人均真实收入增长,金融业企业交易效率通过提高企业分工程度促进了企业人均真实收入增长。
  其次,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41家上市金融企业2012-2018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详尽的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不论是金融业全部样本还是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保险分样本中,金融企业的交易效率均显著促进了其人均收入的提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无论是在金融业全样本还是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以及保险分样本中,金融企业的交易效率均通过促进金融企业分工程度的提高这个途径促进了金融企业人均收入的提高。同时,为了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通过消除极端值影响、样本再构造、消除物价变化影响、更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式、考虑企业分工程度异质性以及考虑收入异质性这六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企业交易效率对企业分工程度以及企业人均收入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分工程度对企业人均收入依然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金融企业交易效率对企业人均收入的影响机制依然显著成立,从而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较为稳健。
  最后,根据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结合金融业企业收入差距的现状,本文从金融企业管理者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体为,不同金融企业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明确各自的目标定位、市场优势及产品交易,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来提升企业人均收入水平。同时,金融企业应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和完善交易制度来提高企业交易技术以及改善企业交易环境,从而深化金融企业的分工水平和拓宽金融企业的创新空间,达到促进金融企业人均收入增长以及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目标。
其他文献
欧克肖特是二十世纪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的哲学和政治哲学中都有着非常独到的理念,欧克肖特的政治哲学充满了对政治本质的思考,他不是作为一个体系的建构者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政治的反思者出现在现代的政治思想史之中。本文试图以欧克肖特的个人的政治行为就是个人的道德实践这一理论为基础来展现欧克肖特的政治哲学关于个人自由的思考。欧克肖特的政治哲学始终面对着欧洲政治中的现实问题,从欧洲的政治思想史以及欧洲近代以来的政治现象都是欧克肖特考察的对象。在这种考察之中欧克肖特发现了伴随欧洲近代史而出现的个人,对个人的自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简单说就是人的尊严,人的人格以及人在意识形态下所具备的一切。主体间性是指承认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在多因子共存的世界中,主体与主体之间在“尊重、宽容,诚信”等伦理道德框架下,进行积极的交流,对话,最后达成一种平衡和共识。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的基础,主体间性是主体性的扬弃与超越。成熟的主体性理论促成了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哲学领域的主体性理论折射到刑事司法领域即产生了刑事司法主体性理论,它是旨在承认、保障和尊重公民和当事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何进行生态治理,走出环境困境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难题。近年来,在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纷纷将视线投向了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马克思具有非常深刻的生态思想,他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问题之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均超过了现代生态学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然界具有客观先在性,而人通过实践则会对自然界产生能动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实
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成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成长。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董事作为董事会的决策主体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股利政策作为企业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亦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公司绩效作为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然而,对于上市公司董事和现金股利的研究多立足于董事会的整体特征,少有立足于董事本身个人背景的研究,少数研究即使涉及于此也缺乏系统性,且并未对后续影响进行分析,因此系统地研究上市公司董事背景和现金股利分配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前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空气污染逐渐引起公众的重视。此外,环境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开始成为行为金融学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对于天气现象或空气污染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研究多立足于空气质量特征,少有立足于空气污染的情感反应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少数研究即使涉及于此也缺乏系统性,且并未对后续影响进行分析,因此系统地研究空气质量、环境意识与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前空气质量与股票市场的研究多集中于投资者情绪的中介效应,本文立足于投资者的环境意识,探究了空气质量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宏观调控,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坚定力量。人力资本要素作为生产的关键要素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目前众多学者已经就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证方面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将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本结合起来考察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介绍了农村金融发展、农村人力
从2013年开始,雾霾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雾霾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治理雾霾污染,中国积极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规制政策,但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不好,中国目前的雾霾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本文立足于现实,选择研究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时间维度上对中国的环境规制和雾霾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又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通过Moran’s I指数、Geary’s C指数和Moran散点图从空间维度上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甚至全球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中国股票市场市值蒸发近一半,股价的迅速下跌不仅使投资者的财富大幅度缩水,而且影响国家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研究股价崩盘的影响因素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另外,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2017年进行关联交易的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21%,但由于财务报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外部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很难准确判断公司关联交易的真实情况,导致其无法分辨公司真实的盈利状况,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本文基于“管理层隐藏坏消息”假说,研究上市
中国民营企业在整体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缓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货币政策是中国调控经济主要的宏观政策之一,可以通过传导渠道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行为,而对于不同产权结构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民营企业在本就存在被金融市场歧视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货币政策变化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探讨非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是否大于国有企业?由于2020年上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
本文以中国1991年到2019年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参数方法以季度内日收益率将股票波动率分解为来自市场层面的波动率、来自行业层面的波动率和公司层面的特质波动率,研究了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各个层面波动率的整体变化情况,然后结合手工整理五年规划文件得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行业,考察了产业政策对公司层面的特质波动率的影响。本文涉及两个研究主题:第一个主题研究了自股市成立以来A股股票中市场波动率、行业波动率和公司特质波动率三个波动率的整体趋势变化及相互作用关系,对整个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变化进行了定性研究;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