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体验与影像救赎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体验与导演的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复杂的联系,是探究导演的创作动机和作品表现的重要线索。英格玛·伯格曼作为瑞典电影电视剧两栖导演、电影剧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而童年时期所形成的心理创伤却牵引着其一生的创作方向,这种独特的创伤体验成为伯格曼进行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伯格曼的创伤体验在影像作品中不断地进行呈现、解构与重塑,伯格曼借此实现对自己的精神救赎。本论文将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表明选题原因,阐明本选题的问题意识,对英格玛·伯格曼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并结合运用创伤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电影叙事学等相关理论,建立合理严谨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本篇论文将在创伤理论的视野之下对伯格曼在童年时期所遭受到的诸多创伤体验进行梳理,阐释心理创伤与其影像表达间的联系,以及他在影像中追求救赎的历程。第一章:主要论述英格玛·伯格曼成长过程中创伤形成的原因。父母子女间的反叛对抗、两性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得英格玛·伯格曼内心的情感极度缺失。上帝在面对伯格曼遭受苦难时始终保持沉默,导致伯格曼对上帝的信任渐渐消失,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源于基督教深重的“原罪意识”。此外,伯格曼的童年常常直面死亡的威胁,年少时懵懂的性欲也被无情封印。以上是造成英格玛·伯格曼创伤体验的主要原因。第二章:主要是分析英格玛·伯格曼的创伤体验在其电影作品中的主题映射。主要从影像作品中情感困境、信仰危机和生命哲思三方面内容来展开叙述,无情的家庭和无爱的婚姻充斥着成长历程的每一个阶段,也充斥着伯格曼的每一部影片;影片中伯格曼与上帝决裂,却未肃清“原罪意识”的纠缠;伯格曼渐渐领悟到死亡并不可怕,失去人生的意义才是可怕,而过度的放纵性欲却致精神越来越空虚,并映射到影片主题中。第三章:主要分析英格玛·伯格曼的创伤体验在其电影作品中的视听呈现。主要从镜头映像下的创伤折射、光影色彩展演执念、灵魂最深处的吟唱三个部分来分析英格玛·伯格曼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展演创伤。第四章:主要是分析英格玛·伯格曼如何借助电影实现精神救赎和升华。电影成为伯格曼的避风港,在这里他找到了自我,并开始追求生命的意义,苦难之情得到疏导。伯格曼终于开始了与人生的和解,重新燃烧起爱的希望。结语部分:在这个时代谈伯格曼的电影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伯格曼通过对自身创伤的呈现和表达,使作品产生丰富的人性意味和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多元的视听表征。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充分说明了党对于新人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坚定立场,同时为我国新时代的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尤为重视培养时代新人的问题,并立足我国现实国情,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系统诠释了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深刻阐述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意义,科学设计了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思想深刻的时代新人观
劳动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是提升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必由之路。坚持五育并举,力补劳动教育短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人民教师肩负的重大而光荣的责任。高中阶段是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应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劳动教育被弱化、异化、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关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是作为一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课程,随着进一步的实施,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较为片面、课程目标设置过于宽泛、课程内容去知识化、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STEM教育强调科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存在于各个学科
2014年底,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对全面推进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作出部署。2017年11月9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根据规定,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也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本文主要对A医院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准备的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化解进行梳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高精尖”人才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大幅扩增。“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关注儿童创新、创造能力发展,是实现教育变革、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探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图形化编程的认知负荷较小,倡导“用编程学”而非“学编程
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
中文双字词识别加工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前人研究表明,在双字词识别加工的早期阶段,汉语熟练读者既可以将双字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也可以通过成分字进行加工。汉字是小学生识字学习的重点,他们必须掌握2500个常用的汉字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但是汉语初学者经常会对新学习的双字词的相对位置感到困惑。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成年读者应该意识到双字词中成分字的相对位置信息。但是,在双字词加工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传播载体,也是拓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肩负中华文化影像化传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及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等重要文化使命,彰显文化自信,承载推动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优秀传统文化呼唤现代化表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实现文化符号的消费性生产,契合作为文化生产力形态的电视媒介的商业逻辑和产业发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对科研成果的共享、科研经验的积累与科研进程的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有助于提升期刊内在质量,使学术期刊在期刊同质化形势下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能够为学者在学术文献研读、学术研究、投稿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导向,也为科研机构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方向与重点。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制度自信教育,高中教育要求紧扣社会主义方向,积极创新制度自信教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知、认同,从而实现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同时能够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因此,笔者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推进制度自信教育为主题,分析了影响制度自信教育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