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旱地农业区域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产区,目前因化肥的不合理和过量施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养分利用降低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本试验以云南旱地红壤光叶紫花苕子-玉米轮作和山东旱地棕壤二月兰-花生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周年养分等量原则,研究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绿肥翻压对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秋季布置,设置冬闲(CF)、绿肥季无水肥管理(CK)、绿肥季单施氮肥(N)
【基金项目】
: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G-10); 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旱地农业区域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产区,目前因化肥的不合理和过量施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养分利用降低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本试验以云南旱地红壤光叶紫花苕子-玉米轮作和山东旱地棕壤二月兰-花生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周年养分等量原则,研究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绿肥翻压对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秋季布置,设置冬闲(CF)、绿肥季无水肥管理(CK)、绿肥季单施氮肥(N)、周年等氮(EN,主作物季减施氮肥)、绿肥季单施磷肥(P)、周年等磷(EP、主作物季减施磷肥)、绿肥季施用氮肥和磷肥(NP)、周年等氮磷(ENP、主作物季减施氮磷肥)、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CK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处理(NPW)10种不同施肥灌溉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云南红壤光叶紫花苕子与玉米轮作试验中,施肥和灌溉均促进了苕子生长。其中以EN、NP及NPW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 14.21%、11.75%和15.71%。苕子翻压显著促进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以CKW和NPW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玉米产量增加了 73.23%~78.12%。种植并翻压苕子改善了土壤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NPW处理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有机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及四种碳循环酶活性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对土壤DOC进行三维荧光分析的结果表明:苕子种植翻压促使土壤中类蛋白物质向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物质转化,施肥和灌溉处理提高了三维荧光指数。苕子翻压使DOC中有机物的来源由微生物代谢分泌向植物与微生物混合源转化。红外光谱特征表明苕子的种植翻压能提高各官能团的吸光度。周年等养分条件下,将主作物季肥料部分前移至绿肥季,可提高苕子和玉米的产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全量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山东棕壤二月兰与花生轮作试验中,施肥和灌溉可显著促进二月兰生长,以P、NPW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较CK处理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 30.76%和27.68%。二月兰翻压后花生产量增加了 28.56%~37.98%,其中P、NP、CKW和NPW处理对花生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种植二月兰显著提高了>2mm 土壤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0.053~0.25mm微团聚体的比例。与CF处理相比,种植并翻压二月兰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四种碳循环酶活性,其中NPW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对土壤DOC进行三维荧光分析的结果表明:二月兰种植翻压促进了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物质增多,DOC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外源植物源。红外光谱特征表明二月兰的种植翻压能提高各官能团的吸光度。周年等养分条件下,花生季肥料部分前移至二月兰季,可提高二月兰的生物量和花生产量,土壤养分、土壤碳循环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有所提升,较全量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施肥和灌溉提高了绿肥的生物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绿肥翻压促进了后茬主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主作物季肥料部分前移至绿肥季处理,可在一定程度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提高,改变有机碳结构组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这为我国化肥减施及绿肥的肥水管理模式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一堂课教学设计的优劣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在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需要重视概念教学,转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古典概型的教学为例,探讨了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期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所借鉴。
贮藏温度对猪肉的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传统冷藏(4℃)的肉中微生物生长快速和生物化学反应发生,肉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冻藏(-18℃)的肉中冰晶的形成和生长破坏了肌肉组织结构,不利于保水性和质地等品质。随着消费者们对生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求一种既能延长猪肉的货架期,又能保障猪肉的品质的贮藏方式势在必行。微冻技术利用低温处理,使食品中的部分水冻结,产品的温度低于其冰点1~2℃。微冻贮藏产品部分冻结,
甘薯(Ipomoea batatas L.)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本论文旨在研究和比较三种切割方式(切丝、切片和切块)和四种烹调方法(油炸、煮沸、蒸煮和微波)对紫肉甘薯和黄肉甘薯在4 ℃贮藏6d期间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对紫肉甘薯和黄肉甘薯在4℃贮藏6 d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和切块对两个品种甘薯的L*值、硬度、失重率和维生素C含
西葫芦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西葫芦是典型的冷敏性蔬菜,在低温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冷害,影响其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因此,如何减轻西葫芦冷害的发生,保持西葫芦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是西葫芦采后冷链贮运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冷激处理(Cold shock treatment,CST)作为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因为其具有无毒,无污染,无残留,保鲜效果显著等特点,而广泛应用
目的:本研究尝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旨在确定肌内效贴介入对运动性疲劳前后大学生运动员跳深动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影响,了解肌内效贴介入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运动员改善运动性疲劳后下肢肌肉工作条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为肌内效贴在临床实践和运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相关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吉林大学在校的体育专业的学生10人,需进行无贴扎(疲劳前后无任何干预)、安慰剂贴扎(无弹性的
生殖激素对动物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动物。染料木素和蜂王浆因具有类雌激素效应而被认为内分泌干扰物,并引起广泛关注。幼龄雄性动物采食雌激素类似物可能引起机体生殖激素分泌紊乱,睾丸结构异常发育,进而造成动物繁殖障碍。当机体持续接触具有雌激素效应的食物,如植物性雌激素染料木素(GEN)等可通过干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调节影响睾丸功能,导致繁殖障碍。本研究通过饲喂试验,应用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黄萎病会导致棉花严重减产,并且使纤维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它可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之久。常用的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菌剂或其他化学试剂、作物轮作以及常规的抗性品种培育等方法对降低黄萎病的危害没有明显的效果。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的缺失,是防治黄萎病害的一大阻碍。因此,发掘棉花黄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