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亚裔美国人的媒介形象研究 ——以《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种族主义思想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宗教根源。在美国,尽管法律禁止种族歧视,但种族歧视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反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将新冠病毒与中国进行恶意关联的种族主义言论在美国的媒体话语和政治话语中甚嚣尘上。华裔,乃至亚裔,在美国都面临着现实中的种族主义攻击行为,包括网络攻击、言语诽谤、歧视性标语、拒绝提供服务、媒体“污名化”报道,乃至野蛮的暴力行为和种族仇恨犯罪事件。各类种族主义言行,其核心都是在试图给新冠病毒和疫情贴上特定种族或国家的标签,将新冠肺炎视为“黄种人的病”,将疫情的蔓延归咎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美国公众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大众媒体对相关理念的渲染与传播。西方媒体看似单纯意识形态导向的新闻报道,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种族主义想象与种族歧视表达。本文以亚裔美国人为研究对象,以《纽约时报》国际版新闻网站上亚裔美国人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西方媒体如何塑造亚裔美国人的媒介形象,采用了何种报道框架、塑造了怎样的亚裔美国人形象,其报道的情感倾向、态度如何,以及对我们反思此类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种族主义话语有何启示。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仇外主义成为世界各国携手对抗病毒的巨大障碍,以华裔为主的亚裔族群是欧美国家歧视排外的主要对象。从研究意义来看,本文以亚裔美国人为研究对象,以《纽约时报》为例,通过分析美国媒体如何构建亚裔美国人这一少数族裔的媒介形象,探讨了种族主义思潮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新形式、新变化。本文主要利用内容分析法、框架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纽约时报》对亚裔美国人的报道框架,理清其话语逻辑。本文借鉴了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和臧国仁的三层框架理论,分析了样本报道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报道框架,制定了包括新闻版面、报道基调、报道主题、报道形式、新闻体裁、报道结构的类目,并分析了样本报道的标题及文本高频词,从文本表层深入文本深层,把握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具体分析《纽约时报》构建的亚裔美国人媒介形象过程中,本文考察了报道中亚裔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形象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国家或地区、职业及指代对象类型),将其形象模式总结为内部团结的集体、政治斗争的棋子、种族歧视的靶子、日益觉醒的力量四大方面。通过对样本报道的框架分析,可以发现《纽约时报》的同期报道并不以“亚裔美国人”为报道重点,且华裔及华裔社区是绝对的报道焦点。无论是新闻框架的搭建还是媒介形象的建构,《纽约时报》整体上保持平衡中立的态度立场及冷静克制的语言风格,并试图在报道议题和形象呈现上,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展现事物全貌。从亚裔美国人的媒介形象来看,一方面这一群体的被动地位突出,被动地应对疫情冲击及亚裔歧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日益觉醒,采取行动,成为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纽约时报》对亚裔美国人的遭遇持有同情态度,对种族主义进行承认与反思,但又在试图在做形象修正,不免成为上层群体缓解认知失调的一种自我保护式话语。新冠疫情期间的种族主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种族”范畴,带有功利主义的动机和诉求,无论是个人焦虑与恐惧心理的外化,还是官方政治权力的争夺与别有用心的话语攻击,都在促使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向族群关系冲突和文化优劣之争转化。相比于感动于精英话语体系内的反思与自我批评,少数族裔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己才会心无旁骛地为自我争取权益。疫情迟早会消失,但种族主义更需要疫苗。新冠疫情以惨痛的教训提示我们,人类确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从一场全球性灾难中独善其身。为应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建立普遍性的国际责任体系,各国积极共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其他文献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是我国常见大宗药材,广泛应用于成药中。黄芩种子细小以直播为主,出苗较困难,播种时覆土较浅,若土壤干旱、表土不平或土粒较大,会导致出苗困难、缺苗断垄。目前暂无黄芩种子国家标准,本研究对药用植物黄芩种子质量检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合制定的方法研究不同地区的黄芩种子
股利政策一直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重要课题,直接影响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直至今日股利政策都是公司不同权益主体和学术界的重要关心对象。鉴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关机制和规范都还不够完善,乱分配、分红少等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仍持续发布有关文件,以指导上市公司合理地制定股利分配政策,但监管力度不足无法使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之下,SH公司独树一帜,坚持21年不间断地发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复材或FRP)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且维护成本较低,在相对恶劣的土建工程环境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复材在环境作用下的长期性能和老化机理是工程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复材结构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建造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试验和数据分析入手,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简称拉挤型材)在海洋环境下的长期性能发展规律,并探究了长期性能劣化机理,在大量数据的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释放出人们对于精神价值的追求。城市公共绿地的互动体验式景观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城市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对人们的感知力影响意义重大。“滨水+体验”模式的开发是滨水公园建设中生态和人文融合的有益探索。本文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角度研究阐述了在体验式景观指导下滨水公园设计的具体方法。首先,以滨水公园与体验式景观为研究
研究背景:脑出血(ICH)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和高致死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清除血肿可减轻血肿的肿块效应而降低颅内压,但未能解决继发性脑损伤。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神经炎症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以炎症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为特征。焦亡是一种高度促炎症性的细胞死亡形式,以GSDMD被激活并在胞膜上形成孔道从而使细胞渗漏、炎症因子释放为特征,其已被证明促进脑出血后神经炎症的进展,抑
酶制剂常被应用于烘焙领域,且因其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替代化学添加剂方面有巨大潜力。蛋白酶是一种烘焙领域常用酶制剂,然而蛋白酶往往会因为对面筋蛋白的水解而对面包体积有破坏作用。风味蛋白酶是外肽酶和内肽酶的混合物,因其主要的外肽酶活性更多作用于多肽末端而区别于其他蛋白酶。然而,目前鲜有风味蛋白酶对面包品质包括风味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风味蛋白酶对吐司面包品质的影响,并
研究背景: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出血是AAV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当前AAV肺出血的治疗尚未形成共识,临床中基于重症AAV的治疗推荐经验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否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存在争议,同时面临着发生严重感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风险。目的:分析比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出血的疗效、预后以
兰箭系列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高山草原畜牧业重要的豆科牧草,近年来由菠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naciae)引致的炭疽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箭筈豌豆生长和种子生产。本研究结合田间和温室试验,对兰箭1号、兰箭2号、兰箭3号和333/A四个青藏高原主栽品种田间箭筈豌豆炭疽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解析了炭疽病对连作箭筈豌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
化石能源的燃烧放出的CO2、CH4等温室气体,是影响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效的气体分离技术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目前,混合气体的分离工艺主要有深冷分离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三种,作为第三代气体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因其清洁生产、节能、占地面积小、资金成本低,被视为一种“绿色分离技术”,在与传统分离技术的竞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碳分子筛膜,简称炭膜,是聚合物膜在惰性气体或真空氛围下经高温热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逐步增大,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越发严重,传统的交叉口优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交通迅速增长的需求。交通管理部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型非常规交叉口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逆向可变车道(Contraflow Left-turn Lane简称CLL)作为一种新型交叉口在我国多个大城市进行了使用,它的基本控制思路是通过动态使用对向车道,为左转车辆提供更多的道路空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