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稠密核的射电干涉仪观测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质量恒星,通常指8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在天体物理各领域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们主导了星团的光度,其强烈的星风、紫外波段的发射、死亡时的超新星爆发剧烈地影响星际介质的构成和能量平衡,所以研究其如何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近十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例如我们已经明确,大质量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的大质量稠密核内,并且倾向于成团形成。然而,若干有关大质量稠密核的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大质量稠密核是否普遍处在位力平衡状态;湍动和磁场对稠密核的形成和演化有何作用;星系中心附近的极端物理环境下稠密核的形成是否受到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对银河系内若干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亚毫米波和射电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讨论了三个问题:1)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稠密核的统计性质;2)处在早期演化阶段的大质量团块的碎裂过程和稠密核的动力学状态;3)银河系中心附近分子云中的大质量稠密核性质。这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质量稠密核的形成和塌缩过程,对于理解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与上述三个问题对应,我们具体介绍了三项观测研究:·对62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甚大阵氨分子谱线巡测,以得到稠密核的温度、线宽、质量、位力参数等统计性质;·对红外暗云G28.53-0.25的(增容)甚大阵氨分子谱线和脉泽、绿堤射电望远镜氨分子谱线以及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尘埃连续谱和分子谱线的综合观测,以研究团块的碎裂和稠密核的动力学状态以及恒星形成活动;·对中央分子带中6块巨分子云的央斯基甚大阵氨分子谱线、水脉泽和射电连续谱,以及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连续谱和分子谱线的观测,以研究其中的稠密气体分布和恒星形成活动。我们发现,在约1 pc尺度的团块或纤维进一步碎裂过程中,只考虑热运动的支撑作用得到的碎裂产物质量一般只有几个M(?),远小于观测到的稠密核质量,而考虑湍动的支撑作用后,碎裂的结果与稠密核质量一致,使得大质量稠密核的形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中央分子带中缺乏内部致密结构的几个分子云似乎暗示极强的湍动也会阻止碎裂过程和后续稠密核的形成,导致恒星形成活动不活跃。这表明大质量稠密核的形成过程中湍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我们发现,在只考虑湍动和热运动支撑作用的情况下,稠密核的位力参数普遍小于临界值,表明它们是自引力束缚的。其中较大质量的稠密核的位力参数普遍远小于1,表明它们严重偏离位力平衡状态。考虑到这些稠密核不可能是暂现式的结构,我们需要额外的支撑作用使其更接近位力平衡,一个可能的机制是磁场的支撑。这表明磁场和湍动在控制大质量稠密核的动力学状态中可能是同等重要的。
其他文献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抢救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最初设计可能并没有过多考虑周边农户福祉。本文通过陕西、云南以及黑龙江三省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1106份有效调查农户数据,以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提出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周边社区农户福祉指标体系并给予量化。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7个假设。为了检验假设的真伪,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拟合了环境依赖、
我国每年产生的铝灰已超过200万吨,铝灰被定义为危险废物后,传统的粗放式处理方式已不可行。当前,我国对铝灰的处理主要集中在金属铝的回收,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二次铝灰至今尚缺乏先进、成熟、高效的处理技术。由于二次铝灰金属铝铝含量低,杂质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综合利用困难,现阶段的处置方式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急需规范化的管理和处置。鉴于当前我国铝工业区域性集中发展特征越来越鲜明,
会议
随着上世纪中期量子光学理论的产生和不断完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得以从微观量子力学的角度做出理论解释,并因此得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中量子发射单元(Quantum Emitter,QE)与光学结构表面支持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模式的耦合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世纪初提出的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 Optics,TO)理论则为设计新异结构以调控经典波动提供
在物理中,Navier-Stokes方程组是以Claude-Louis Navier和 George Gabriel S-tokes命名的,是描述流体介质运动的基本方程。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于流体运动,假设流体的应力项是耗散项(速度的梯度)和压力之和,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该方程。它是描述粘性流体的基本方程。关于Navier-Stokes方程的重要性,一方面源于它在气象学,海洋流体力学,绕机翼空气流体力
水对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生命所必需的环境,更是许多生物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种十分寻常的物质有着不同寻常的性质,这让水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这些奇特性质中许多要归功于水分子间广泛连接、同时又在不断变化和动态重排的氢键网络。而氢键的动态重排的主要方式,是水分子通过大角度跳跃进行的转动运动。这种跳跃性转动不仅是水分子自身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在离子输运、蛋白质折叠、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过程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深入贯彻“儿童为本,秉承科学”的幼小双向衔接原则,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仁兆中心幼儿园结合学龄前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幼小衔接工作。
期刊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受益于微纳尺度上加工、操纵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们对微纳结构性质的深入了解,微纳光子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为信息、医疗、加工制造等各个科学或工业领域提供了各类新型手段和工具。而等离激元作为微纳光子学中重要的分支,在今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表面等离激元极化(SPP)是发生在金属-电介质附近的一种电子集群振荡波,它具备和其它波动形式类似的特征。SPP可以用波动方程描述,可以根据空间的边界条
求解量子力学问题通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处理较大的系统,其希尔伯特空间随着系统的自由度指数增加。但是,基于同样的理由,Feynman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思想通过构造量子系统来模拟解决量子问题。随着近些年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许多物理平台上能够实现对量子系统的相干操控。在所有量子系统中,光晶格中的超冷中性原子对于凝聚态系统的量子模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通过对光晶格势的调节,实现不同几何和空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脱氮工艺,但厌氧氨氧化菌难以富集、硝态氮积累等问题仍限制其广泛应用。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相关的组合工艺,展望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明晰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机制,优化工艺设计并探究其最佳运行工况,最大限度地提升脱氮效率,是本领域后续的研究重点。
半导体纳米材料拥有合适的能带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表面效应,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新能源(氢能)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或者性能不够优异。通过设计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复合结构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弥补单一材料的缺陷,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拥有表面自催化效应的碳化硅纳米晶可以被用于电化学催化制氢反应,而制氧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大于制氢反应,因此单一的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