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符号学研究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love_s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很早就产生了“符号”的概念,《周易·系辞上》中所说的“圣人立象以尽意”就与西方符号学的基本概念非常相近,赵元任也曾于1926年的《符号学大纲》一文中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在汉赋研究方面,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都站在肯定汉人批评赋的立场,指责汉赋所代表的唯美文学之潮,这种情况直到近年来美学热的出现才有所改观,但关于汉赋这一文体的偏见仍然屡见不鲜。他们往往聚焦于批判汉赋对帝王功德大唱赞歌和劝百讽一的表象,却忽视了汉赋鲜明的创作思想、多功能的文学主张,以及对语言美和形式美的有意追求,也忽视了汉赋表象之下的深刻内蕴和文化渊源,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是对汉大赋文学价值的低估。本文从汉大赋繁盛时期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入手,以文本为基础,以西方符号学为工具,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学的样式中的符号系统进行建构和解析,试图以此作品为范本构建出汉大赋的符号生成机制和符号系统,并探寻这种符号系统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期进一步为汉大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宝贵价值正名。但碍于能力和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从三方面进行大致研究与归纳总结,并尝试为用西方文艺理论阐释中国传统文学作出有益探索。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理论是基于对学习者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教学设计的理论,国内外均有诸多学者将学情分析理念的研究与各个科目的教学设计相结合。然而针对英语学科的学情分析研究多从宏观上讨论学情分析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应用情况和一线教师在运用该理论时的误区并给出相关建议的质性研究,缺少量化的实验数据对其加以评测。采用课中学情分析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教师根据课中学生对文本内容和预设的课堂教学活动即时的反馈发挥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关注的热点,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价值观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国内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将有助于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特种水产养殖业——河蟹产业获得蓬勃发展,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上海是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的“故乡”,蟹文化底蕴深厚。本研究作为上海市农委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个子课题,试图通过梳理和分析蟹文化资源潜在价值与应用理论基础、上海蟹文化社会认知情况与河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蟹文化资源在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中开发应用的优劣机
本文从辨证思维的角度对声乐学习中气息问题进行分析,呼吸直接影响发声状态,而获得良好的呼吸则应辨证把握各种力量的“对抗”。
海域地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科学技术问题是近年来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考虑到我国南海北部地震相对活跃,鉴于历次地震中海洋岛屿上的工程设施破坏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