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瞻性比较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12月~2007年3月连续59例肝切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29)和肠外营养组(n=30),两组术前营养状况和切肝范围无差别。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7天,通过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免疫功能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肛门排气时间、免疫状态、术后白蛋白用量、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营养支持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耐受性好。至术后第8天,两组体重、上臂围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下降,至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除白蛋白外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9±12h,较肠外营养组38±14h短。术后白蛋白用量肠内营养组少于肠外营养组(P=0.048)。肠内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至术后第8天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IL-2水平较术前高,并且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IL-10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改善,并可降低营养支持的费用,优于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