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对光学元件面形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干涉重力仪分辨率已达到亚微伽(1μGal=1×10-8m/s~2)水平,但其准确度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波前畸变效应是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波前畸变效应与光学元件的面形直接相关,通常是在大气环境下测量光学元件面形并用于评估波前畸变的影响。然而,为了避免真空容器底部窗口的影响,需要将光学元件安装到真空容器内部,在大气环境下测量过的光学元件安装到真空容器内部以后,面形是否发生变化呢?本文从实验上探究了气压对光学元件面形的影响。首先,介绍了波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波前传感器的透射光学元件和反射光学元件的面形测量方法。其次,设计了在真空中测量光学元件面形的实验方案,主要包括波前传感光路系统设计、移动与调节装置设计和真空腔体的设计。然后,在5.8×10-2Pa~1.0×10~5Pa气压范围内,测量了直径27mm范围内的波片和反射镜面形随气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中波片和反射镜面形均方根(RMS)值随气压几乎不发生变化,并且在误差范围内没有观察到光学元件面形分布随气压发生变化。接着计算了不同气压下波片和反射镜面形对波前畸变效应的贡献。最后,还研究了不同固定压力下,光学元件面形随气压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固定压力下,光学元件面形RMS值及面形分布在误差范围内随气压也几乎不发生变化;对于反射镜而言,采用胶水粘接固定,可以显著减小安装过程对光学元件面形的影响。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装置中,大气环境下光学元件面形测量结果仍然适用于真空环境,这为原子干涉重力仪中波前畸变效应的评估提供了支撑。
其他文献
风洞试验是飞行器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全面地了解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在风洞试验中需要多次调整飞行器模型的位置和姿态。传统的手动调整方式存在精度不足和效率低下等缺点,因此,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多自由度风洞试验支撑调整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某一类风洞试验的特定需求,论文将串并混联机构应用于风洞试验支撑调整装置中,对其展开了设计和分析。针对支撑调整装置的性能需求,提出了基于六自由度PP+(4-SP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石。在此背景下,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中,并非员工的所有创意都能获得组织资源的支持,只有那些被组织认为具有潜在价值、能够为组织创造收益的创意才能进入正式的创新流程,获得组织正式授权,进一步得到实施。因此,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潜能被不断激发,组织却由于
在数控加工中,沿加工轨迹进给方向进行速度规划,存在速度横向不一致问题。加工轨迹特征点识别,划分速度区间,以速度区间为规划单元的速度规划方法,由于特征点缺失,轨迹横向特征点呈“锯齿形”,仍存在速度横向不一致的问题。针对直接从刀位点中提取边界特征点,边界特征点横向不一致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提取三维模型几何特征线,映射优化限速区间边界特征点横向一致的算法。该算法识别加工轨迹特征点,并且提取三维模型几何特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和利用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未来的趋势。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光伏技术具有成本低、轻薄、制造简单等特点,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钙钛矿材料是带隙可调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较低的激子结合能、较长的载流子寿命和扩散长度以及较高的缺陷容忍度等优点。目前器件最高效率已经超过25%。但材料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水、热、氧、紫外光等环境因素的敏感已经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
为了实现非结构环境下的安全物理人机交互,协作机器人必须具备碰撞检测和响应功能,实时监测外力,并且能够在外力过大时及时响应,确保人机安全。采用力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外力变化,然而传感器的引入将增加机器人本体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产成本。基于动力学模型和动量偏差,本文构造了广义动量观测器,以电机驱动力矩,关节位置、速度为输入,输出关节外力矩监测值,计算简单,检测直观,且无需外部传感器。由于广义动量观测器本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FDA在2001年批准上市的一种抗癌药物,分子结构简单,靶向性好,副作用小。TKIs在临床应用广泛,所以对生产合成、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监测具有较高要求。目前,检测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根据实际条件和需求创新检测TKIs的方法。荧光检测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选择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快检方法中的主流方法。近年来,通过荧光纳米材料,如量子点(
十四五阶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与学界的研究热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本文以荒野理论、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城镇开发边界为基础,发现当前学界对集建区与荒野地之间的半自然地的研究出现了理论缺失。本文首次从风景园林学学科的视角提出乡野理论,在国土空间体系下对“乡野地”进行空间界定与识别评价,并对其国土空间属性、分类体系、特征与价值进行探索。首先对荒野
随着光伏、风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微电网作为集成多种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的有效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协同分布式电源出力,实现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多智能体一致性算法,利用智能体之间的互相通讯使智能体的状态趋于一致,为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协同控制提供了可行方案。传统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算法的微电网控制,通常是基于理
双重股权结构是我国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为我国科创型公司的治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双重股权结构产生的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针对现行双重股权结构治理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双重股权结构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在科创型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的:探索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家族成员ZIF-8诱导生物矿化的原理;探索ZIF-8诱导无生物矿化能力的聚已内酯(PCL)材料进行生物矿化的能力;制备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能的ZIF-8@PCL生物支架,研究其促进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1.通过“一锅法”合成摩尔比为8.75的ZIF-8,进行材料学表征。将ZIF-8粉末装在透析袋中泡入模拟体液(SBF)中,通过透射电镜(TEM)及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