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满足人们对生活多样性的需求。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产品流通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农产品流通领域尤其是对流通渠道的改革远没有农业生产领域取得的效果显著。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的消费要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注重量的多少向注重多样化、营养要素的均衡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如何高效、快速、安全地把鲜活水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及餐桌上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高低恰恰是由快速、高效、安全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对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供求呈现区域性、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低迷等供大于求现象表现明显;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又显无序性、盲目性和趋同性。因此,农产品流通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对鲜活水产品这一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所说的鲜活水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通过的环节及其所涵盖的组织机构。效率主要是指鲜活水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主要研究鲜活水产品流通渠道各整体的效率。首先,笔者认为流通渠道的演变是以渠道的效率和流通各环节的效益为核心,并对某种能以最低成本完成流通的渠道模式的选择过程。针对鲜活水产品,通过对消费需求因素、效率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鲜活水产品流通渠道演变与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导致渠道演变的最直接因素是交易成本的观点。其次,根据生产与流通的关系,通过对鲜活水产品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及涉及到的核心企业进行了调研访谈,运用DEA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流通渠道流通效率。第三,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在所研究的3种典型的流通模式中,“连锁超市”主导的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是最高的,“集贸市场”主导的流通模式次之,“批发市场”主导的流通模式效率相对最低。并针对鲜活水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效率低下,从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及技术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