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履靖是明后期一个重要的文人,今存有咏物赋414篇。对周履靖咏物赋创作背景的考察,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解读其咏物赋。一方面明王朝日渐式微,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之态,指斥黑暗、心系民生、怀才不遇等是其情感导向;一方面商品经济繁荣,文化商品化和文人们追求享“清福”,自娱自乐、淡泊自适、注重道德修养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加之,此时期思想文化界兴起崇古和尚真两种风尚,小品文的复兴,使得其咏物赋既具复古特色,又是其内心情志的真实反映,且多为篇幅短小的小品赋。另外,对自己高度的认可,对创作咏物赋的酷爱,因而周氏创作出大量题材丰富的咏物赋。周履靖咏物赋广泛涉及植物、动物、器物及其他物类。从主要内容来看,除了从味觉、嗅觉、视觉等方面单纯刻画物貌,展现物象给人的直观感受外,还有借物象抒发内心的情志,言明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植物赋而言,周氏善于刻画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来表达对坚贞人格的追崇,抒发怀才不遇的忧伤,阐明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就动物赋而言,周氏通过描摹具有象征意味的动物以自况身世,表明无为豁达的处世态度,以及指斥社会上奸邪小人;就器物赋而言,周氏往往借刻画具有寄寓性的器物表明追逐享乐人生,珍视道德完美,控诉黑暗现实之意;就其他物类而言,有借物象表明内省修德、淡泊自如的修身养性标准,有借物象抒发心计民生的情怀。在艺术特征方面,周氏咏物赋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其文章命意十分清晰,从物、我关系的角度来看,或仅对物的形态、声貌进行客观再现;或抒发由物象引发的内心情感;或是作者久蓄心中之情志,得机缘而借外物抒发出来。其次,其形式体制十分独特,篇幅上呈现出小品化的特征,大多数为两百字以下的小制。除了少数通篇使用一种句式外,其他绝大部分赋作句式十分灵活多样。其咏物赋语言清丽晓畅,节奏明快。最后,作者还注重对艺术表现的锤炼,长于比兴,精于对偶,善于用典。总的来说,周履靖咏物赋价值大于不足。其咏物赋题材进一步扩大化、世俗化,主旨更趋向个人情志的抒发,进一步推动了晚明小品赋的发展。同时,对前人作品倚韵追和时出现了选用残篇、片段的现象,还有一些单纯为了摹仿而摹仿的赋作。“独创新裁”的作品中,亦出现了不少的纯咏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