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本实验是通过建立清洁级SD大鼠的单纯牙周炎、单纯动脉粥样硬化及二者的复合模型,模拟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临床中可能进行的口腔干预措施,观察各种口腔干预措施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进而探讨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实验方法9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大组:A组(正常对照组7只),B组(As组7只),C组(CP组35只),D组(As+CP组49只),然后再将C组和D组根据牙周炎患者临床中可能采取的实际干预措施分别具体分为C1组/D1组(自然进程组)、C2组/D2组(牙周机械治疗组)、C3组/D3组(药物治疗组)、C4-1组/D4-1组(拔除患牙组)和C4-1组/D4-2组(拔除患牙+抗生素组);其中D组中的D2组又具体分为D2-1组(单纯刮治)、D2-2组(刮治+派力奥)、D2-3组(刮治+派力奥+抗生素),并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建模及口腔干预处理。24周后(从建模开始起)处死动物,处死后取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采用特殊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A、B与C1组有无脂质形成;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1、油红O染色光镜下正常对照组(A组)未见红染脂质,As组(B组)有大量红染的脂质形成, CP自然进程组(C1组)有部分的脂质形成。2、单纯CP组(C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的病理观察发现:与B组相比,自然进程组(C1组)和药物组(C3组)均可见明显血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聚集;拔牙组(C4组)可见血管壁厚薄不均,少量炎性细胞,泡沫细胞形成;牙周机械治疗组(C2组)无炎性细胞,少量空泡性变。3、As+CP组(D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的病理观察发现:与B组相比,自然进程组(D1组)、As+CP药物组(D3组)和As+CP拔牙组(D4组)均可见血管壁增厚,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弹力纤维破坏紊乱,其中D4-1组整个血管壁均可见钙盐沉积,内膜有剥脱现象;牙周机械治疗组(D2组)中牙周机械治疗+局部药物+全身抗生素组(D2-3组)可见轻度早期As病变:血管壁未见增厚,少量泡沫细胞形成,弹力纤维排列整齐。4、拔牙干预对大鼠颈动脉的病理改变:As+CP拔牙组(D4组)比CP拔牙组(C4组)病变均较重:可见大量空泡细胞形成,SMC变形萎缩,弹性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其中As+CP拔牙+抗生素组(D4-2组)中病变最重,整个管腔均可见大量钙盐沉积,内膜被破坏;C4-2组血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少量空泡细胞,且弹力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结论1、实验成功建立了牙周炎及动脉粥样硬化的SD大鼠动物模型。2.无高脂背景的牙周炎大鼠,牙周炎任其自然发展而不进行任何干预可引起As的早期病变;药物治疗对降低As病变的发生风险效果并不显著;牙周机械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术)则可能会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3、在高脂状态下,牙周炎可能会加重As病变发展的风险;单纯药物治疗对As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牙周机械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术)同时给予局部抗炎和全身抗炎可能会更有利于改善As病变的发展。4、在高脂状态下,直接拔牙可能会加重As病变;而无论有无高脂情况,拔除牙周病患牙的同时给予全身抗炎,对预防和改善As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也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