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凝聚着丰富的城市发展历史信息,蕴藏着宝贵的文化价值,反映出特征鲜明的地域性、深刻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是城市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和事件发生容器。大运河沿线留存的历史街区是蕴涵运河特色文化的生活空间,是活态运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艺术等综合价值。大运河已成功申遗,围绕申遗而进行的沿线历史街区大规模的保护整治工作已告一段落。但申遗成功并不是终点,而仅仅是开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运河沿线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将始终面临着持续地保护、利用、更新与发展等相关任务。本文选取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方法,基于生命周期思维角度和动态保护、有机更新等理论,建立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量化评价运河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精准诊断并给出持续保护更新策略配方。本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阐述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章针对研究内容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大运河、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现代适应性、动态保护、评价方法等层层递进到本研究。第三章梳理运河与杭州、历史街区与运河的关系,把握杭州运河历史街区发展脉络,发现运河街区当前面临的现代适应性问题,提出评价其现代适应性的必要。第四章通过提取影响因子、确定评价指标、划分指标层次三个步骤架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第五章通过面向公众和专家的问卷调查、统计、计算得出各自指标权重,对比分析后加权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完成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六章对三个街区分别进行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实证研究,分析比较定性评估的问题和定量评估的优势,并给出本评价体系的多种目标指向的使用可能;根据各街区总得分和各项评价指标得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精准诊断每个街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建议。第七章总结和展望。研究重点主要落在第四、五和第六章。本文首次提出已保护整治的运河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问题,并建立了运河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使研究由定性上升到了定量,有利于运河历史街区的持续保护更新与动态跟踪。为运河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及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