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幼儿园课程历经改革,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课程理论对人们思维的束缚不无关系。本文试图从后现代课程理论吸取精华,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寻找一些新的思路。 文章首先介绍了皮纳(Pinar)、多尔(Doll)、卡普拉(Capra)、斯拉特瑞(Slattery)等人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并概括出了后现代课程的一些基本特征:多元性;非体系化;关注复杂性;强调情境性;人文性。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从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现代性表现及其弊端,并从后现代课程理念出发对这些问题作了重新思考。文章认为幼儿园课程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其二元论思维方式;对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的崇信;课程本身的封闭性;忽视教师和儿童在课程中的权力等多个方面。 在第三部分,文章首先论述了当前引入后现代课程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和论证了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课程已具有了后现代课程的特征。然后结合瑞吉欧的实例,文章从课程、课程中的儿童、课程中的教师、课程中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后现代课程关于课程的动态性、自组织、教师角色、反思等具体主张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文章最后提出幼儿园课程改革最应借鉴的是后现代课程理论在思考课程问题时的后现代思维方式,这才是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