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立足于1990年到2014年期间阿来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状况,从整体上对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做系统的梳理分析,主要是从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缘起与过程、主题内涵与创作特色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分析。本文一共有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与结语。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阿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非虚构文学创作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1990年到2014年期间阿来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状况,从整体上对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做系统的梳理分析,主要是从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缘起与过程、主题内涵与创作特色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分析。本文一共有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与结语。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阿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非虚构文学创作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目前学者对阿来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是针对其单独一部作品进行分析,而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文本细读法、文献搜集法、主题学方法、叙事学方法等,对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创作缘由与过程、主题内涵以及创作特色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从而更好地了解阿来非虚构文学创作成就。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阿来非虚构文学的创作缘起与过程。就阿来非虚构文学的创作缘起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文学创作背景。一方面,国内外非虚构文学创作浪潮对阿来的非虚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阿来自身对非虚构文学创作就有浓厚的兴趣。就阿来非虚构文学的创作过程而言,其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从1990年初期行走大地积累创作素材开始到2000年出版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长篇纪实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是其起步期。从2001年到2014出版年的长篇非虚构历史题材小说《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以下简称《瞻对》),是其发展期。阿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着藏民族的发展命运,用纪实的笔法书写藏区的地理状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从不同的维度向人们介绍真实的西藏。第二章研究阿来非虚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内涵,主要从阿来对藏族历史的追寻与文化的阐释、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书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在藏族历史的追寻与文化的阐释方面,阿来主要追寻了藏地土司历史的渊源、土司战争的历史、宗教的历史、农奴起义的历史,在追寻藏族历史的同时还着力于阐释藏族独特的生存文化和宗教文化。在对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书写方面,阿来通过民族矛盾的表现、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国家认同的书写来表现自己维护藏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创作主旨。第三章研究阿来非虚构文学创作特色,主要从阿来行走的创作方式、多样的叙事手法、独特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行走的创作方式而言,行走不仅是阿来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手段也是他切入现实的有效途径。就多种叙事手法而言,阿来非虚构文学运用了纪实的写作手法与强烈的主观介入手法。就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言,阿来非虚构文学塑造了藏政改革者形象、藏族叛逆豪酋形象与个性独特的僧人形象。结语部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背景下,从文体创新、文体建构与文学史意义等方面对阿来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进行总结,认为阿来的非虚构文学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体建构,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重要的非虚构文学样本,还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疆域,为繁荣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金石学的发展,汉碑在清代逐渐得到书家的关注和推崇。《张迁碑》作为方劲古拙一路汉隶书风的代表,更对很多清代书家的隶书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伊秉绶、何绍基对《张迁碑》入古出新的研习与化用尤其令人瞩目。本文首先梳理了明清时期书家对隶书审美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从用笔、结体、意象等层面分析伊秉绶、何绍基两位书家对于《张迁碑》的学习与化用;进而探讨对《张迁碑》这类方劲古拙的汉隶书风再认识的可能性,以及对当今大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归纳,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做了深入的研究。本篇论文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初中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且通过对从调查问卷中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了汇总并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其中潜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对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事实上对历史存在较高的兴趣,但是当历史知识变成了他们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着重的提出了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改革建议,逐步推动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向核心素养为本质的教学目标体系转变,注重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语文新课改”主要以学生的语文活动为主线,覆盖了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注重语言、思维、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同时还进一步提出来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
我国长期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系统性环境立法不足及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不健全导致受损的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救济、生态调节功能减退,极大抑制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同时强化污染者责任,更有力、有效地对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需而生。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更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的一大创新,但囿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
在著作权交易过程中,大多数作者缺乏独立传播和商业化使用作品的能力,其需要与传播者订立著作权合同以达到传播或商业化使用作品的目的,因此,作者的利益与著作权合同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缔约地位并不平等,作者可能不能基于著作权合同从著作权的交易中获得合理利益。目前,中欧作者都面临以下困境:第一,在合同订立阶段,作者难以订立可以充分保障其权益的合同。信息不对称问题、弱势的经济地位以及对于订立合
地质勘查单位自2010年起,已逐步完成了事企职能和政府只能的分离,这对我国实行事企分体做出了有利的贡献,为事企分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国家行政部门针对地质勘查企业执行体制改革,要求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实际上,由于没有解决事企职能的彻底分离问题,地勘单位还是一种事企合一的经济体,仍然采用事企中自成一体的固定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预算核算,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且相关管理和控制活动也没有引起重视,而由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使得健康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有机食品以其无污染、纯天然的生产方式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的匮乏,以有机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受滞销问题的困扰。社会化商务的发展,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打通相对闭塞的农产品信息流通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商务提高消费者购买有机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的风险分析、识别以及相关理论,利用分析和评估风险的方法,根据W景区信息化项目特征,对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评估整体风险,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研究背景、课题意义、主要内容、分析框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和文献综述部分。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常用的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方法、模糊理论等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第三章剖析了W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的热潮席卷而来,各媒体公司都想要搭上顺风车,纷纷推出短视频业务,掌握着大量资金及资源的大型企业也纷纷进入这个热门行业,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短视频平台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分析其商业模式,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商业模式的优化策略。本文所提出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和能力、盈利模式三个方面。客户价值主张是阐明谁是目标顾客,企业向目标顾客提供什么
如今短视频行业已进入红海,而互联网巨头企业仍在持续积极布局,“两超多强”格局趋于稳定。对头部产品抖音短视频的营销策略进行复盘,并规划未来的优化策略,对于抖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推进短视频平台企业营销管理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STP营销战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