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实验室化验指标与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53例经肾活检首次确诊的紫癜性肾炎患儿,对其尿的改变、凝血改变、免疫等方面的实验室指标与肾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并计算OR值。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53名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女性26名(49.1%),男性27名(50.9%)。平均年龄为10.33±2.67岁。肾活检取得肾小球中位数为22个。全部患者肾小球分级I级占比3.7%,Ⅱ级占比34.0%,Ⅲ级占比58.5%,Ⅳ级占比3.8%,没有出现V级和VI级。全部患者肾小管分级(-)级占比7.5%,(+)级占比75.5%,(++)级占比9.5%,(+++)级占比7.5%。随着肾小球、肾小管病理分级升高,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与肾小球分级相关的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尿红细胞数、凝血功能。与肾小管分级相关的指标:血清蛋白。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等在轻、重度两组肾小球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蛋白在轻、重两组肾小管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指标在病理分级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可知,随着肾小球、肾小管病理分级升高,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MA、TRU、D-D、尿红细胞数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用来预测肾小球分级;IgM、血清蛋白可预测肾小管分级。结论: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尿红细胞数、FDP、D-D与肾小球分级相关,多数指标相关关系较弱。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肾小管分级相关,相关关系较弱。2.重度肾脏病理改变患儿的尿蛋白明显高于轻度改变者,血清蛋白明显低于轻度者。当尿微量白蛋白>30mg/l时,肾小球发生重度改变是轻度的8.25倍;尿转铁蛋白>2.41mg/l时,是4.6倍;尿蛋白定量≥50mg/kg时,是1.89倍。总蛋白<65g/L时,肾小管发重度改变是轻度的8.76倍;白蛋白<40g/L,是12.71倍。对本研究而言,D-D,胆固醇增高是肾小球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D-D异常者发生肾脏病理重度改变的风险是轻度的13.77倍,胆固醇异常者则是4.29倍。3.MA、TRU、D-D、尿红细胞数等指标可用来预测肾小球分级,D-D预测效果最好;IgM、血清蛋白可预测肾小管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