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相似度的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裂变与融合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打破学科间传统的知识壁垒,导致不同的学科领域拥有共同的研究主题,而不同学科在研究同一主题时,往往会从自身的学科角度出发,致使所研究主题融合了自身的学科特色,同一主题在不同学科间具有不同的应用和发展。而发现不同学科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有助于开拓视野,从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如何从内容丰富、数量多样的科技文献中发现跨学科交叉研究主题,并研究这些主题的演化路径,成为当今学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LDA模型与主题相似度计算,从主题角度出发,分析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裂变与融合现象。本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研究主题的关联性。(2)解决学科主题关键词的相似度计算问题。(3)在时间序列下寻找关联主题,判定主题裂变、融合的演化路径。本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1)介绍跨学科主题的裂变、融合演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梳理跨学科研究主题裂变、融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包括LDA主题模型的应用研究,跨学科主题发现,主题裂变、融合研究的研究现状。(2)梳理向量空间模型、LDA主题模型、主题裂变与融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3)基于CSSCI目录中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2015-2020年发表的所有文献,通过LDA主题模型提取其研究主题,并转换为主题空间向量模型;利用主题相似度得出主题相似度矩阵,筛选出具有强关联性的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主题。(4)基于2015-2020年社会学6个时间窗内的实验数据,进行主题提取与强关联主题筛选,判定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裂变、融合演化路径。(5)总结全文的结果和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未来改进的方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构建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学科主题词典,为LDA主题模型的效果提供保障。(2)基于LDA主题模型与主题相似度计算,发现2015-2020年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的6对跨学科研究主题,分别是:社会政策与媒体发展、民生问题与社会价值观传播、青年发展与APP推广、粉丝文化、青年价值观与智能推送、流动人口与文化传播、乡村扶贫与乡村文化建设。(3)基于主题相似度计算与前后项关联主题判定机制,发现社会学跨学科研究主题中,“关爱留守儿童”与“互联网粉丝文化”并没有在时间序列中连续出现,主题“社会政策研究”、“老年人健康”、“农民工就业”、“女性平等”、“青年成长”、“流动人口”在2015-2020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变、融合现象,主题“农村扶贫”在时间序列中并未出现裂变、融合现象。本研究基于LDA主题模型与主题相似度计算,探究了社会学与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主题,从跨学科的角度揭示社会学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裂变、融合演化路径。本研究所编写的程序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领域,为跨学科研究主题的发现以及主题裂变、融合的判定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为:利用主题向量空间模型发现跨学科研究主题;基于主题相似度探析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裂变与融合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高精尖”人才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大幅扩增。“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关注儿童创新、创造能力发展,是实现教育变革、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探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图形化编程的认知负荷较小,倡导“用编程学”而非“学编程
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
中文双字词识别加工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前人研究表明,在双字词识别加工的早期阶段,汉语熟练读者既可以将双字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也可以通过成分字进行加工。汉字是小学生识字学习的重点,他们必须掌握2500个常用的汉字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但是汉语初学者经常会对新学习的双字词的相对位置感到困惑。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成年读者应该意识到双字词中成分字的相对位置信息。但是,在双字词加工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传播载体,也是拓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肩负中华文化影像化传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及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等重要文化使命,彰显文化自信,承载推动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优秀传统文化呼唤现代化表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实现文化符号的消费性生产,契合作为文化生产力形态的电视媒介的商业逻辑和产业发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对科研成果的共享、科研经验的积累与科研进程的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有助于提升期刊内在质量,使学术期刊在期刊同质化形势下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能够为学者在学术文献研读、学术研究、投稿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导向,也为科研机构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方向与重点。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制度自信教育,高中教育要求紧扣社会主义方向,积极创新制度自信教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知、认同,从而实现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同时能够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因此,笔者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推进制度自信教育为主题,分析了影响制度自信教育的教
创伤体验与导演的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复杂的联系,是探究导演的创作动机和作品表现的重要线索。英格玛·伯格曼作为瑞典电影电视剧两栖导演、电影剧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而童年时期所形成的心理创伤却牵引着其一生的创作方向,这种独特的创伤体验成为伯格曼进行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伯格曼的创伤体验在影像作品中不断地进行呈现、解构与重塑,伯格曼借此实现对自己的精神救赎。本论文将分为绪论、正文、结语
作为社会的主要学术组织,高校被认作是近代社会的"轴心机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作者作为科研成果的主体,是数据交流和科学创新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现和知识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者的影响力指这些作者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其相关学术领域的影响,以及对科学活动发展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判断依据个人的科研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校作者影响力进行分析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各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基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STEM教育应运而生。STEM教育尝试将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消除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STEM教育与项目学习有诸多共通之处,在现实场域实施时往往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对STEM项目式教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儒家德育方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论指导,为培养圣人与君子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儒家德育方法延续至今仍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手段。儒家德育方法逐步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正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经。在儒家德育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