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要维持并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因此积极探索新的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建立系统高效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预期能丰富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入户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大量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个案与总体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民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提出促进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及可能的创新模式。论文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全面梳理了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找到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成果。2.调查分析了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宜宾县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务农人员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偏大。(2)农村空巢化现象突出。(3)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劳动力文化构成以初中及小学学历为主。县域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农民自身素质、培训主体、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等因素的影响。3.调查分析了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问题表现在:体系不健全,培训资源浪费;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受到制约;培训内容不到位,农民积极性不高;教育方式陈旧、职业教育成效低。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主要原因是:相关法规缺失,没有制度保障;供给主体单一,职业教育推力不够,宜宾县农民培训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约占主体总量的72.5%;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农业后继乏人。4.通过对宜宾县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借鉴国内外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先进经验,本论文提出了推动县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包括:呼吁法制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供给主体,建立整合机制;加强宣传,建立动力机制;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以及探索县域特色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学生生涯发展模式,实现职业生涯准备功能;鼓励创业发展模式,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建立农民终生教育模式,创办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