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定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雌激素含量,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分别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能够提示机体内源性CD34细胞减少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其中一机制,人体内源性CD34细胞可能成为心血管功能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个生物学标志。在冠心病防治中,增加体内循环的CD34细胞数量、促进其分裂、增殖、归巢可以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促进内源性CD34细胞增殖、分化、归巢进行修复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新生来达到预防目的。为探索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作用新的可能机制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正常绝经后≥1年的女性胸痛患者,入选的患者完善术前准备,行碘过敏剂试验阴性,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运用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脉分段方法,以冠脉管腔内径减少的程度分为:正常或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75%);重度狭窄(>75%)或完全闭塞。准确判定病变部位、程度和支数,详细记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并且结合临床及病史可排除冠心病;冠心病组: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50%。行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脉狭窄程度,根据不同的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三组: (1)A组 Gensini积分<39者; (2)B组39≤Gensini积分<61者; (3)C组Gensini积分≥61者;采集患者的静脉血以CD34+作为内皮祖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量,同一时间采集患者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结果: (1)CD34细胞数量分别在冠心病A、B、C三组之间相比,数量逐渐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数量均减少(P<0.01)。 (2)雌二醇E2静脉血含量分别在冠心病A、B、C三组之间相比,含量逐渐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含量均减少(P<0.001)。 (3)Gensini积分A、B、C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CD34细胞数与Gensini积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r=-0.927,p<0.01;雌二醇E2含量与Gensini积分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r=-0.950,p<0.01;CD34细胞数与雌二醇E2含量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r=866,p<0.01。 结论: (1)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3)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雌二醇含量明显减少。 (4)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二醇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5)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与雌二醇含量呈正相关。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