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腰椎间盘内雌激素受体表达:性别和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变化目的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中存在性别多态性特征。近年报道,雌激素能影响椎间盘组织健康,而雌激素受体(ER)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媒介。因此,本研究探讨雌激素受体在椎间盘退变及其性别多态性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36例伴有椎间盘组织退变的老年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分级依据腰椎磁共振的Pfirrmann’s分级系统。分别记录不同退变分级和不同性别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β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均发现有雌激素受体ERα和β的表达。在男性和女性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均观察到雌激素受体ERα和β表达水平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减少。ERα和β的HSCORE半定量分析数据提示,男性髓核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女性髓核组织。结论雌激素受体性别特异性的表达特点可能是椎间盘组织退变的性别多态性的一个因素。在未来进行雌激素影响椎间盘代谢的研究中,性别和退变程度不同的作用应需要加以关注,且两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第二部分雌激素受体参与老年妇女椎间盘源性腰痛:同P物质的共定位和相关性表达目的雌激素调节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雌激素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调控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检测腰椎间盘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和一种疼痛相关神经肽,P物质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3例合并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老年女性,于脊柱外科手术中收集髓核组织,固定包埋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髓核组织中ERα、ERβ和P物质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分别和P物质之间的共定位关系。同时分析ERα、ERβ和P物质之间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本研究数据分析显示,P物质分别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在髓核细胞内存在共定位关系,它们之间主要共定位于髓核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免疫组织化学HSCORE评分提示,P物质的表达水平和ERα、ERβ表达水平之间分别都存在负相关性关系。结论椎间盘组织内可能存在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P物质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年女性雌激素依赖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可能部分是通过髓核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和P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介导的。在椎间盘源性疼痛疾病的治疗中,雌激素及其受体可能是未来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第三部分P物质介导雌激素调控炎性介质相关的椎间盘源性疼痛目的已知绝经后女性骨骼肌肉疼痛与雌激素减少有关,我们前期发现髓核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和P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而雌激素和P物质在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调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形式尚不清楚。由于雌激素还是炎性因子的重要调节激素,而P物质也能影响炎性因子的产生,故本研究拟探讨P物质是否也参与了雌激素调控炎性因子的表达过程及其具体作用。方法24只12周龄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2)和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治疗加P物质受体激动剂GR73632组(OVX+E2+G)。术后ELISA监测雌激素水平;疼痛行为学测试包括机械痛阈、热板痛阈以及辐射热痛阈检测;P物质及其受体、炎性因子等的蛋白水平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基因水平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结果○1术后一周OVX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术后第四周,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和去势组痛阈出现显著差异,P物质受体激动能部分消除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止痛效应,表明雌激素水平的改变能影响髓核组织内P物质变化,影响椎间盘源性疼痛。○2小鼠去势后P物质表达明显升高,P物质受体NK1-R表达也显著上调,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两者均表现为显著下调。○3去势后髓核细胞内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炎性因子表达下调,P物质激动剂能部分逆转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显著提高去势小鼠的痛阈。雌激素可能通过两个途径影响椎间盘源性疼痛:一个是直接影响髓核细胞内P物质水平而影响椎间盘源性疼痛,另一个是通过调控髓核细胞内炎性因子表达而影响疼痛,而在后一个途径中,P物质信号可能是雌激素调节髓核细胞内炎性因子的媒介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