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清外语教学的实质性特征有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Krashen提出学得-习得假说已经三十年,但是迄今未见科学的论证过程和实践中的证明实例。杨冬梅(2006)的调查研究提出中学生物课的学习内容是系统性知识,而中学英语课的学习内容是知识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至今也未见到学术界的任何反应。本研究对比数学和英语两种课程初级教材的编排差异,从另外一个侧面探讨外语学习的特征。知识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化的知识系统。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关于这些知识的表达方式。而外语学习则是学习知识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著名学者Ausubel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借助于言语符号进行的学习),并且这种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符号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意义;(2)概念学习: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3)命题学习:即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按照这个思路,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材编排方式。Gagne(1962)认为认识事物就是学会用言语表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数学学习就是学会用言语来表示数学符号、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首先,笔者在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教材的研究和母语与外语学习差异理论的研究现状之后,根据Ausubel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及赵登明知识语言学理论,选取各个起始阶段数学教材和英语教材,对其编排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探究英语教材和数学及其它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本文在奥苏贝尔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七年级,高一年级及比较接近母语国家教材,在世界享有较高人气的《新概念英语》的编排体系,并从中抽出部分重点词汇及句型比较其发展变化规则。最后,笔者将奥苏贝尔和赵登明的观点结合起来,提出了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的不同是由语言功能的内部差异造成的,有质的差别,不可都理解为单纯学语言。研究结果表明: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可以分为基本差异和过程差异。其基本差异是:母语学习是以人们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为主、语言学习为辅的活动。一个人的母语水平与其知识量基本相当,与其思维能力基本一致。而外语学习则是以语言符号学习为主、知识内容学习为辅的活动。其过程差异是:母语学习与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外语学习与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不一致,就其所涉及道德知识内容和人们对于知识的贮存而言,是一种无序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