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叙论和五大章节组成,在叙论中回顾了咏物词在唐五代时的发展情况,并对北宋咏物词的发展进行了分期;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具体分析了北宋咏物词在探索期、成长期、独立期的发展情况;第四章总结其艺术特色;第五分析咏物词在北宋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并总结其在咏物词史上的地位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北宋咏物词的分段分析,力图把握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咏物词在北宋的发展大略可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独立期三个时期。它的探索期带有艳情色彩,词人创作的态度是比较轻率的,作品中物人分离,真正意义的精品极少,因而这个时期的咏物词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表现艺术值得肯定的都不多。它的成长期以苏轼步入词坛为标志,苏轼以他一贯创新的勇气,也将新的咏物作风带入了词中,他的咏物词以感物言志的思想性、物人合一的艺术性为特色。同时,苏轼也引发了一大批词人对咏物词的兴趣,咏物词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一位重要的咏物词人,他不仅增加了咏物词中的情感厚度,也在咏物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不倦的探索,作为咏物词独立期的代表词人,咏物词在他的手中呈现出感情真挚、意境两浑、结构精巧的特点。咏物词独立时期不仅表现在词艺的进一步深化,还表现在它的创作数量激增,这证明它已成为一种词人乐意采用的词体形式,从而获得了社会上普遍的认同。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咏物词由艳词的附庸渐渐获得独立,并最终发展成为词体中的一种重要的门类,而它感物言志的成分逐渐变浓,又昭示着这种词体形式在向文学传统回归。它的历史作用也由此奠定下来:北宋咏物词的发展是咏物词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不仅完成了咏物词的独立,还直接开了南宋咏物词感物言志的风气,为南宋咏物词的极尽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