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东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辽宁省第二位的水土流失严重区。沟壑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沟壑的剧烈的侵蚀使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对沟壑的治理开发是控制辽东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给辽东低山丘陵区沟壑治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选取岫岩县为典型,在调查沟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出沟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从沟壑的形态、侵蚀动力等指标入手,运用SPSS分析软件将沟壑分类,建立不同类型沟壑的治理开发模式。本论文的结论如下:1.经调查,获得100条沟壑的基本信息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模糊分析,将沟壑分为三类:“V”型发展沟、“箱”型稳定沟、“U”型稳定沟。2.建立了“V”型发展沟点、线、面治理开发模式。沟头采取双道沟埂防护措施、沟道内建设坝系、沟道两侧坡面耕地整治等措施,减小了水土流失,控制“V”型发展沟的溯源侵蚀,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保护了农田,提高了地力,为稳定当地农民收入多了一项保障。3.建立了“箱”型稳定沟的全面治理开发模式。针对沟道两侧蚕场现实情况,对蚕场采取了保护林下草灌植被、少刈割、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了林草覆盖率、提高了蚕场生产力;对坡耕地采取了梯田土地整治措施;对沟道布置坝系控制水土流失等。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构成了“箱”型稳定沟的全面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低山丘陵区相类似的沟壑的治理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4.建立了“U”型稳定沟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措施是坡面生态修复,沟道布置坝系。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沟壑的治理开发,建立了三种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辽东低山丘陵区的沟壑治理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