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K-匿名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定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大量与移动对象相关的轨迹数据被服务提供商(LBSP,Location Based Services Provider)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服务提供商在对移动对象提供服务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恶意攻击者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窃取这些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预测推断移动对象的个体隐私信息或者轨迹隐私信息。目前,移动对象轨迹信息的泄露导致其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越来越多,移动对象自身的隐私信息和轨迹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对现有轨迹隐私保护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探索,主要过程如下:(1)通过分析现有的轨迹隐私保护技术,提出了位置区域划分的轨迹匿名算法。算法按照起止时间通过同步轨迹K-匿名集寻找当前时刻的敏感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后的子区域与邻近匿名区域的距离若不大于阈值d则进行区域合并。否则利用位置映射策略根据原始位置在子区域添加假位置以满足K-匿名原则。假位置保留了敏感区域内各点的位置相对关系,使得划分后的子区域与原始区域匿名性一致。经实验表明,与现有的轨迹匿名算法相比,在具有同等的隐私保护需求下的同步轨迹数据集中,该算法进一步降低了轨迹隐私泄露风险,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轨迹匿名数据集的可用性。(2)现有的轨迹隐私保护技术大多是对移动对象的静态轨迹数据进行保护,却忽略了移动对象动态轨迹依然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轨迹匿名研究。算法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的特性,在移动对象当前时间段内的历史轨迹中建立轨迹行为模式,通过轨迹行为模式预测移动对象的轨迹,根据移动对象新增的预测轨迹不断更新轨迹行为模式,使得轨迹预测的准确率更高。对于新增的预测轨迹采用轨迹K-匿名技术进行虚假轨迹生成,以达到保护移动对象个体隐私信息的目的。经实验表明,与现有的轨迹匿名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保护轨迹隐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轨迹数据质量。本文对移动对象轨迹数据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降低轨迹匿名数据集隐私披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保护移动对象的轨迹隐私,提高发布后轨迹匿名数据集的可用性。并针对移动对象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对移动对象的静态轨迹数据和动态轨迹数据采取不同的隐私保护策略。经实验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轨迹隐私保护度和轨迹数据可用性方面具有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三维打印技术实现了对组织工程支架的自主化设计和空间结构的精准可控。但由于打印材料的形变特性和打印过程的随机误差导致支架的内部微观结构与设计不一致,同时支架的空间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械臂的研发水平迅速成长,使得机械臂精确的跟踪控制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模型控制和无模型控制两种方案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的n自由
致密储层开发潜力巨大,但开采难度较高注水困难。为明确致密储层中水驱前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选取4块不同孔隙结构岩心来进行分析。本文应用Micro-CT扫描技术获取岩心CT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智能机器人研究中,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现在大
云存储服务的普及,使得数据属主(所有者)把数据存储到云服务器,从而节省了本地存储空间。数据属主若以明文的形式分享数据,则会泄露数据隐私;若以密文形式分享,则会带来如何
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实现量子计算的物理基础,量子计算机需要满足初始化、控制、相干时间、读出及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金刚石中的氮空位(nitrogen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一种电磁场局域于金属表面的电磁波形式,其沿着金属表面传播且在垂直于金属表面方向上呈指数衰减。SPPs能够打破传统光
当前,视觉地点识别在多种新兴科技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并成为模式识别中的热点话题。对于视觉地点识别而言,提升性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设计分辨能力更强同时
伴随着社交网络和用户自创内容的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已经积累了海量图像数据,标志人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如何满足人们准确、实时的图像检索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广泛应用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分辨率图像含有丰富的色彩和细节信息,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并且可以为后续的各种图像处理任务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