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在理清有关史实的基础上,力图对1861年改革后的斯拉夫派进行系统研究,这是该文选题的初衷所在.该文的基本观点是:在1861年大改革之后,俄国的斯拉夫派并没有消亡,他们比大改革前更加注重"实际活动",愈益积极地参与各项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并着手解决那些在大改革后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尽管他们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乃至激烈的辩论,他们的分歧逐渐弥合.作为一个整体,斯拉夫派不仅没有解体、消亡,反而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影响着政府的决策.直到80年代初,他们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俄国历史上的斯拉夫派.从产生的时间、来源、分期及其主要活动等方面概述斯拉夫派的历史发展进程.第二节,斯拉夫派在解放农奴中的活动.主要是关于斯拉夫派在解放农奴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对村社的起源、命运和性质争论的描述和分析.斯拉夫派是第一批解放者,他们在解放农奴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们又是保留村社的支持者,认为村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对村社自治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三节,斯拉夫派的经济活动.最新的资料表明斯拉夫派的代表人物--占有大量领地的Ю·Ф·萨马林、А·И·科舍廖夫、И·С·阿克萨科夫,В·А·切尔卡斯基等人早在农奴制时期就在他们的领地上开始按照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营,并成功地运作了加工工业、贸易商业和金融等经济活动.1861年改革又为他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契机,他们提出了许多促进俄罗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建议,如兴建铁路、开发矿藏、开设银行等.第四节,改革后斯拉夫派的政治观点及其社会活动.分析了斯拉夫派对专制制度和人民关系的看法,对"立宪主义"及对革命的态度.同时概述了他们积极参加地方自治局和地方自由主义者的秘密会议、编写致沙皇的"呈文"、参与莫斯科城市杜马等社会活动.该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一些新近发掘的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晚期斯拉夫派的活动作了系统的梳理,证明他们作为一个思想流派并没有随着1861年大改革的展开而消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其思想观念和政策主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一个流派他们更加积极地活跃在俄国的历史舞台上,从而修正和突破了对斯拉夫派的传统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