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清乃明代著名学者、经学家、易学家,被明清两代学者公推为明代朱子学者第一人。其代表作《易经蒙引》以及《太极图说》、《河洛私见》等书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应予充分肯定。本文选择蔡清及其易学思想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采用分析归纳与具体例证法、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法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蔡清及其易学思想进行探讨。第一章蔡清生平、著述考,对蔡清生活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生平事迹、学术渊源、虚静修养论、知行统一论以及著述情况进行论述,以期知人论世,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蔡清易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对蔡清诠释朱熹易学的目的、原则、具体解释方法展开分析。首节对《易经蒙引》成书过程进行考索,对著述《易经蒙引》的目的加以分析,认为其著述目的是为了推原朱子之意,阐发圣贤本旨,以羽翼圣经,开示后学,接续、昌明儒学道统。第二节从“返本”、“缜密”、“创新”、“穷理”等方面论述蔡清诠释《周易本义》的原则。第三节分析《易经蒙引》疏解《周易本义》的具体方法,认为蔡清是在对朱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将易学推进到较高的水平,并建立起自己的易学思想体系。第三章论述蔡清易学义理观。其易学义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道义配祸福说”、“模写说”、“交易和变易说”以及“太极说”等易说的论述中。对于“道义配祸福说”,蔡清认为:《易》是以道义配祸福的经书,不同于术数之书,这是对朱熹以《易》为卜筮之书观点的进一步阐发。蔡清的“模写说”不仅是对朱熹说的补充与修正,而且对后世易学家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蔡清的“交易变易说”,对阴阳变易的内容以及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了阐释与补充。蔡清的“太极说”以阴阳合一解释太极,主张理气合一,并认为太极之理,并非某种实体,乃阴阳变易的规律。第四章探讨蔡清的易学象数观。蔡清《易经蒙引》虽主取义说,但并不轻视象数,更无否定易图。蔡清之《太极图说》与《河洛私见》实与《易经蒙引》相为表里,各得《易》学之奥旨。第一节阐述《易经蒙引》中的“象”、“数”之论。第二节论述《易经蒙引》对易图的阐发。第三节对《太极图说》与《河洛私见》加以探讨。笔者认为:在《太极图说》中,蔡清阐发了他对太极“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的认识;在《河洛私见》中则集中展现了河图、洛书、卦画、易数之中所蕴涵的“阴主静而守其常,阳主动而通其变”的太极奥秘。因此,两者合观,清晰地展示了蔡清的太极观。第五章论述蔡清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笔者认为:《易经蒙引》一书影响颇大,被视为后学指南,对后来易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闽中一代学术多宗蔡清之学,泉州成为东南易学的重镇,而且蔡清被尊为明代朱子学者第一人,其易学思想被尊为明儒易之正宗。文末还将蔡清的年谱简编作为附录,旨在知人论世,言之有据,并为后人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从复杂性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战场电磁环境的概念和特性,总结了战场电磁环境分析方法,从物理属性、工程属性和应用属性三个层次结构,综述了目前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定量分析研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中药方剂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银解毒汤。对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肱骨近端骨折后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心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法国和中国都具有双重形象,既是作为英雄飞行员的战士,又是哲理童话《小王子》的作者。主流小说批评界与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关注具有明显的不同。本文
新时期以来汉语新词语的消退现象十分显著。本文以新时期以来产生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新词语消退的特点与原因。文章主体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基于语料库进行定量分析。通
在船用水冷冷水机组的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其性能,更应注重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及维修的便捷性。本文从压缩机、系统管、海水冷凝器及其他部件的选型出发,结合框架的去谐设计和
针对目前常见风冷冷水机组节能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采用机械制冷和自然冷却模块化设计的双模风冷冷水机组。以北方某地区一冷水系统为例,分析双模风冷冷水机组的节能性,为北
为进一步研究用于数据中心机房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利用热管原理,开发配套机柜使用的分离式热管空调。通过控制机柜的热负载功率,在实际应用场所测试分离式热管空调的出风温
“讽刺”是指西方语义中的"satire"而非‘’irony",“文类”是对文学而非作品的分门别类。讽刺文类具有粗鄙性、混合性和对话性的特征。讽刺文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主要
语境作为语用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已长期被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不少学者为它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传统语境观注重外部因素的作用,认为语境是一种静止的实体,它先于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