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始潜在结构保护的凤凰古镇居住单元转译探索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乡村城镇已经经历了彻底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其建筑和聚落结构。半城市化地区的乡村聚落进行了自我城市化并且对文化遗迹进行了非文化的填充之后,被称为“历史文化名镇”又增加了另一个主要威胁[1]。正如柞水凤凰古镇所示,这个新标签吸引了标准化的旅游商业开发项目。而常见的大规模、快速、简化仿古的的开发模式忽视了保护古镇现有整体形态中的地理元素、建筑、居住结构、农田划分方式等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印记,消除了整个聚落的深层形态秩序和乡村景观的真实特征。形态类型学理论是意大利形态类型学派在传统城镇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工具,针对历史层积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学相关理论认知,提出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历史印迹也在其中积淀下来,形成的一系列时间切片式的空间组合结果即为历史层积。这种认知方式应用到建成遗产保护中,使我们拥有了一种近似考古学的认知视角,来重新认识建成遗产的结构构成,并为探索其深层原始潜在结构打下了基础。这种潜在结构建立了有机的框架和空间组织形式,对于准确指导当前对于古镇的保护、强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基于Laura pezzetti教授团队在2019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工作营期间对于凤凰古镇的相关研究及其团队对于潜在径向结构的揭示,以及工作营期间相关的调研成果,进一步选取典型地块进行深入设计,设想一个具有连贯性的设计策略,应对三种不同情境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方法,使交织杂糅的不同年代建筑形成的层叠空间清晰可读,最后提出对凤镇传统单体民居进行转译的更新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对于凤镇内的历史街巷及重点文保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及相关文献收集,并对其文物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解读,深入分析其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与困境。第二部分,对于凤凰古镇从源起至当代的形态变化背后的动因作出总结和梳理,根据每个时期古镇形态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的改变,从古镇源起至今主要分为五段时期,并绘制每个阶段的“推测类型学地图”,以及对场地现存四种建筑类型分析。第三部分,依据场地内潜在的结构线秩序,总结出古镇整体保护与更新策略。选取一条典型径向地块,通过嵌入、覆盖和填充的设计方法,对凤凰古镇建筑、公共空间和历史景观进行重写。第四部分,基于潜在结构的发现,通过对古镇传统民居中几种元素类型的提取,分别在马头墙、合院空间、阁楼空间这几方面探讨转译的方法,对单体民居进行转译更新设计。其中,第二、三部分的部分图纸与研究成果为作者在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双学位项目期间在Laura pezzetti教授指导下完成。本文研究以柞水县凤凰古镇为例,基于意大利城市形态类型学中针对历史层积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古镇空间形态演变的解析,梳理和总结了古镇空间形态发展的过程和主导影响要素,基于对古镇的原始潜在结构的保护与传承思考,总结古镇整体形态上的更新策略,并选取典型地块进行设计,最后落到单体层面上的转译更新方法,以期对同类型历史文化村镇居住单元的转译更新提出一定程度的参考与指导。
其他文献
在当代科研水平及高等教育水平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科研研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需要高校科研建筑设计也随新的科研需求做出不断改变,高等教育水平和综合科研能力已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新时代下的高校科研建筑也需要拥有自己有针对性地发展方式。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完全意义上的新概念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高校科研建筑这一类型进行探索,因此本文选取雄安设计竞赛中的B-02地块的“高校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有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文化自信心。因此国家规划建设了一批遗址文化公园,遗址公园建设后出现对历史遗址展示不足或错误等问题。其中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实验点的遗址文化展示反映褒贬不一,本文以著名的西安昆明池遗址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遗址公园的理论及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其材料特性和长期磨损,古木结构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极易遭受残损破坏,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目前的监测手段信息化水平低,无法有效利用监测数据的价值,为状态评估和维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实时数据。本文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现有监测手段的不足,提出基于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
充气膜结构作为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结构特性,因此充气膜结构这一轻型结构形式被广泛的使用在大空间建筑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充气膜结构的研究多半落脚于结构受力、材料性能以及作为建筑造型形态研究等方面,对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研究较为匮乏。笔者发现,充气膜结构的建筑空间往往有着与传统建筑空间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充气膜结构在大空间方面的应用更为突出。充气膜结构的结构特性恰好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存量优化”的模式转变,2019年,国务院正式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国家政策,住宅楼的提升改造也逐渐成为建筑学学科关注的新焦点。但在政府主导的老旧住宅楼改造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科学的指导,改造方式往往呈现出表面、同质、不可持续化,破坏了原有场所的记忆和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的改造老旧小区,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老旧住宅楼更新改造研究现状的基
随着我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施工人员也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生产安全事故也稳步上升。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发现事故普遍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因此识别建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能够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维系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利用文本挖掘和图像识别技术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识别流程分为不安全行为特征词提取、行为识别、
在中国城市急剧发展下许多城市街道景观已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只为片面强调视觉冲击与形式统一的场景营造,导致街道景观不断恶化。为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形象,诸多城市采取了“统一店招”的措施,旨在借助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然而这一策略严重消蚀了地域、城市的标签与特色。在与街景化的店招相比,传统模式下的店招往往都是单向信息传播,形式单一,而随着公众审美的提升,这种传统形式店招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而街
难熔金属钨与钼及其合金材料作为重要的战略高温结构材料,在电光源、电力、冶金、化工、兵器以及核工业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第一壁材料以及偏滤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钨与钼极高的熔点,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在较高的烧结温度、较长保温时间下进行制备,易导致烧结试样的晶粒尺寸过粗、显微组织结构紊乱,最终使烧结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差。烧结工艺作为粉末冶金流程最为核心的一节,对材料性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选用合适的烧
室内湿度分布对于营造健康适宜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办公楼等诸多场所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室内空间湿扩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然而一些特定湿源的散湿在室内的扩散、混合都具有相对简单的形态。对典型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的了解,即湿源湿扩散模式的了解,不仅可认知室内最典型的湿度分布特征,也有助于从典型模式分析入手,由此及彼地对实际组合湿源条件下的室内散湿及其有效控制很有帮
本文以广西荔玉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第四标段高液限土弃方改良为工程背景,研究符合路基填筑规范要求的高液限土改良方式。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弃方土的工程分类、隧道洞渣的力学性质以及不同改良方式试件的压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等指标。根据经济性和现场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广西荔玉高速公路高液限土改良的分层填筑施工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结合路基沉降稳定时间和施工进度确定了现场路基分层填筑施工参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