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阴唇肥大症的网状Meta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比不同方式治疗小阴唇肥大症疗效的差异。方法:基于计算机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维普期刊,收集有关不同方式治疗小阴唇肥大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按预先设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两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干预措施、样本量、平均年龄、小阴唇平均宽度、结局指标(切口Ⅰ期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以及随访时间。采用Rev Man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788例患者,涉及6种手术方式,包括弧形双蒂瓣法、去表皮缝合术、边缘切除术、改良边缘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和单蒂组织瓣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手术方式Ⅰ期愈合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值等级结果排序:改良边缘切除术>单蒂组织瓣法>边缘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去表皮缝合术>弧形双蒂瓣法。楔形切除术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边缘切除术(RR=0.21,95%CI:0.08-0.59,P<0.05),其他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值等级结果排序:边缘切除术>单蒂组织瓣法>改良边缘切除术>弧形双蒂瓣法>去表皮缝合术>楔形切除术。去表皮缝合术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弧形双蒂瓣法(RR=1.25,95%CI:1.09-1.43,P<0.05)、边缘切除术(RR=0.77,95%CI:0.59-1.00,P<0.05)和单蒂组织瓣法(RR=0.76,95%CI:0.58-1.00,P<0.05),其他术式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值等级结果排序:去表皮缝合术>楔形切除术>弧形双蒂瓣法>边缘切除术>单蒂组织瓣法。结论:对于小阴唇肥大症的治疗,楔形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边缘切除术,去表皮缝合术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弧形双蒂瓣法、边缘切除术和单蒂组织瓣法,六种术式术后Ⅰ期愈合的情况相似。鉴于纳入的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限制,本研究的结论有待于将来通过更多高质量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孕早期PAHs宫内暴露及代谢酶(CYP450、GST)基因多态性与胎停育的相关性。2.分析PAHs暴露对端粒长度(TL)的影响,并探讨端粒长度与胎停育的关系。3.探讨影响胎停育的环境、遗传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确诊的胎停育妇女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同医院正常早孕但自愿终止妊娠的妇女
目的:1.研究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临床特点;2.比较适龄组产妇、高龄组产妇、超高龄组产妇三组间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母儿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差异;3.研究孕产妇年龄增长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住院单胎分娩、孕周≥26周的846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适龄组(20-3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及早期正常妊娠孕妇的绒毛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二者与R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复发性流产患者(RSA组,20例)和正常怀孕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对照组,2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qRT-PCR来检测RSA组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FSHRm RN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不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中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评估妊娠风险分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18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资料进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分组,研究其妊娠结局,组内比较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并对妊娠风险分级及心功能状态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做ROC曲线分析。结果:1.妊娠合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
目的1.利用hEMSC、hADSC及hUCMSC的条件培养基获取外泌体,并鉴定比较;2.建立合适的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模型;3.为了研究hEMSC、hADSC及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氧化应激损伤的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1.hEMSC由酶消子宫内膜组织获取并培养鉴定,培养扩增hADSC及hUCMSC,进而获取他们的条件培养基,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与超高速差速离心法两种方式提取hEMSC源性外泌体以
目的:通过观察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的Turn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探讨短效rhGH对本病患儿促身高增长的疗效,以及rhGH治疗过程中对TS患儿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有关指标的影响,为儿童Turner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的TS患儿20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来进一步确诊本病。确诊后
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造成多系统损害的一系列疾病。AID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7%,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3倍。女性AID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1次至多次妊娠,面临控制疾病,保障妊娠安全的困扰。目前上市的5种TNFi,均已获准治疗一种或多种AIDs,被证明是治疗AID的有效药物。但TNFi对女性AID患者妊娠结局的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现就TNFi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特点,并系统评价micro 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患者。根据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COS组,并选择同期因男方因素导致不孕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代谢相关指标及饮食结构的差异情况。(2)利用met
目的:探讨传统术式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脱垂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而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164例患者,随访时间最短6月,最长4年。分析患者PFDI-20评分、术后复发率及尿失禁情况。结果:164例研究患者中,主观治愈率91.25%(148/164),客观治愈率64.02%(10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