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在征服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同时也使科学文化、科技理性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科学文化成为审视、衡量对象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惟一方式。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和对人文文化的忽视造成了一系列全球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战争问题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忽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又使人沦为机器的奴隶,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现象充斥社会,导致人类对本性的迷失,对存在的迷失,使人类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毫无感情、毫无灵性的动物。这就出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尖锐对立。针对这种对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和统一。后现代主义首先以批评甚至否定科学技术的方式发出了人文关怀的呼吁。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有机地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因而深入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内在统一关系及其融合的途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作为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原本是统一的。从17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式的应用以及对工具理性的日益强调等原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才逐渐分裂开来。这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大多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存在对科学盲目崇拜的倾向。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兴起以及尔后人文主义者对它们的批判与反对,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对立。这两大思潮的对立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就是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以及20世纪末关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这表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更加尖锐了。而这种对立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又说明,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然要求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重新统一。本文通过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关系历史发展的考察,试图在国内外学仁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融合的必然性和现实途径;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同时,试图为现实社会发展寻找一种价值选择:弘扬理性、求实、创新的科学文化,又关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指导人类行为向真、善、美的境界发展。
其他文献
K9玻璃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光学精密仪器、电子信息等现代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塑性和硬度之间差距巨大,使得传统机械加工容易出现亚表面损伤
目的分析空心加压螺钉复合张力带在微创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72例髌骨骨折患者以盲选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比组实施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研究组实施空
英语口语在外语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水平总体突破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输出少
结合现代课程改革,根据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
<正>引言 封建时代,礼治的建立,目的是确保君主的最高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并作为个人自处及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而且有相应的规制仪式。周初实行的分封制度与周礼的制定是相辅
本文旨在阐述明代八股文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及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体制与规范的确立、以古文为时文、新学横行与技法追求、民间化与“文统在下”。
同课异构是教学个性化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的并存,是一种交流与合作的提升。作为教师,要在异构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