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审美理想初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理想的内涵,是指作家将自身的生活、思想、欲求等因素熔于一炉,再经过内在心灵之火的冶炼,升华为从生活到艺术整个过程真善美的统一。可以说,审美理想实际上是作家的艺术追求与现实美之间主客统一、同气相和的产物。 如果以新时期文学转型为坐标点来纵观王蒙的审美理想,我认为,追求“整体多元的艺术存在”是王蒙审美理想的真正内涵。穿过历史的烟云,王蒙的审美理想就是遵循着从整一壮美的理想主义到多元审美观念并存交织这一动态轨迹而演进的。 因此,本文的写作旨在以王蒙的文学创作和艺术鉴赏实践为线索,采取将美学的一般原则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释王蒙“整体多元的艺术存在”这一审美理想形成与流变的脉络、基本内涵和理论特点。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王蒙早期的审美理想:理想主义的晨曦。王蒙早期的文学创作深受革命理想的驱动,其艺术追求中渗透着浓烈的社会激情,因而,他的审美理想呈现出整一壮美的理想主义色彩。作为审美理想的静态外化,其作品以讴歌青春和激情,塑造清纯明朗的艺术形象为主调。作为审美理想的动态外化,作家的审美理想体现了王蒙对包孕时代特质的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部分:变革大潮中的审美理想:多元杂色。新时期王蒙复归文坛后,面对“复杂化了”的生活,王蒙打破了单一的理想主义审美追求,在审美思路、格调和审美视角以及情节、结构、语言等具体艺术实践方面完成了审美理想多元化的选择和重构。 第三部分:王蒙审美理想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点:发现、塑造和表现新人,弘扬新的人文精神是王蒙审美理想的核心;直觉·激情·幽默·诗性发现是其美感传达的重要方式;构建立体化的艺术典型;以宽容、豁达、超越苦难、躲避“伪崇高”为特征的悲剧审美理想。
其他文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无极之路》、《高原雪魂-孔繁森》是新中国五十年三个不同时代报告文学的三部精品.六十年代的焦裕禄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等重重
死亡一直是人类的心结。面对死亡,人类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死亡不但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太为近迫的终断,它也是茫茫宇宙的必然归宿。而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类的思考,自然对死亡的思考也
台湾留学生作家在超越了乡悉悲歌的书写后,其文化心理的转型使他们的创作脱离了美华留学生文学的范畴,大陆留学生作家适如其时地延续了这种创作态势.新留学生作家群面临着一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中对于秋这一季节的表现为关注对象,试图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意义,并且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1、现代作
自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以"事出于沉思,义归科翰藻"为选文标准主持编纂了《文选》,即有萧统的族子萧该作《文选音》.隋唐之际,江都人曹宪以《文选》教授弟子,"文选学"之名
该文旨在通过论证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的密切关系,强调审美教育对实现完美人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全篇以"失乐园--审美教育--复乐园"为主线,分层地系统地着重论述了"失乐园"
作为中国新文学阵营内部的第一次公开撞击,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一直倍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前人对这场论争一直没有取得共识.既往研究没有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对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