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中国新文学阵营内部的第一次公开撞击,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一直倍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前人对这场论争一直没有取得共识.既往研究没有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对原始材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新文学阵营内部的第一次公开撞击,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一直倍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前人对这场论争一直没有取得共识.既往研究没有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对原始材料缺乏细致的爬梳剔理;对论争产生的必然缺乏深入的揭示;对论争造成的双方思想及情绪的嬗变缺乏合乎史实的论述.在中国文化转型裂变时期,这场论争以激烈的形式折射出复杂的文化和文学热点问题,同时又深刻地影响了此后长时间的文化、文学思想嬗递.因此,对论争的研究即意味着还原历史丰赡的面貌,又意味着把捉历史的纵横脉络.该文正是从这样两个思维向度上重新切入对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论争的研究.论文主体分为两部分:上篇主要是对论争缘起及分歧内容的解析;下篇主要是对论争结果及其历史经验的总结.
其他文献
该文认为,浪漫主义的精神本质在于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中表现出来的"人生诗化"倾向;继而以这种"人生诗化"倾向为参照,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进行重新认识,其中重点考察了创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综述,第三、四、五章分别讨论"V得/不C"、"V得/不了"和"V得/不得"的语义,第六章为结语.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无极之路》、《高原雪魂-孔繁森》是新中国五十年三个不同时代报告文学的三部精品.六十年代的焦裕禄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等重重
死亡一直是人类的心结。面对死亡,人类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死亡不但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太为近迫的终断,它也是茫茫宇宙的必然归宿。而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类的思考,自然对死亡的思考也
台湾留学生作家在超越了乡悉悲歌的书写后,其文化心理的转型使他们的创作脱离了美华留学生文学的范畴,大陆留学生作家适如其时地延续了这种创作态势.新留学生作家群面临着一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中对于秋这一季节的表现为关注对象,试图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意义,并且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1、现代作
自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以"事出于沉思,义归科翰藻"为选文标准主持编纂了《文选》,即有萧统的族子萧该作《文选音》.隋唐之际,江都人曹宪以《文选》教授弟子,"文选学"之名
该文旨在通过论证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的密切关系,强调审美教育对实现完美人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全篇以"失乐园--审美教育--复乐园"为主线,分层地系统地着重论述了"失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