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蛭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mTOR通路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型形成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龙蛭汤含药血清(LZ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条件下HUVECs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探讨LZD促进HUVECs管型形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参照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制备龙蛭汤含药血清和丁苯酞含药血清,体外构建H2O2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自噬模型。实验一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龙蛭汤中药成分靶点与缺血性中风疾病作用靶点构建互作网络,将获得的预测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实验二分为1.Control组;2.空白血清组(BSG);3.H2O2组;4.丁苯酞含药血清组(NBP);5.LZD组;6.3-MA+H2O2组;7.3-MA+H2O2+LZD组;8.Rapa+H2O2组;9.Rapa+H2O2+LZD组。采用CCK-8、划痕实验、基质胶管型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UVECs的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及管型形成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荧光强度。各组通过RT-q PCR检测LC3II/I、Beclin-1、VEGF、mTOR m RNA表达,Western blot定量LC3 II/I、Beclin-1、Bcl-2、Bax、VEGF蛋白及磷酸化的PI3K、Akt蛋白。同时,通过应用RNA干扰技术,由慢病毒载体构建Sh RNA-Beclin-1沉默HUVECs的Beclin-1基因,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HUVECs的管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龙蛭汤有145种化合物,经筛选后获得176个靶点,化合物成分-缺血性中风疾病-靶点网络预测共同作用靶点17个,其细胞学组分表达显著的是受体复合物、质膜蛋白复合物、神经元细胞膜,分子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肽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和激素结合,生物学过程涉及凋亡信号通路、激酶活性的正调控、调节凝血等。KEGG富集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对氧气水平的反应、正调控细胞迁移及血液循环等。(2)HUVECs存活细胞数随着H2O2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3)与Control组相比,H2O2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与H2O2相比,LZD与NBP组的细胞迁移数与迁移面积明显增多(P<0.05);同时,管型结构内的细胞连接性较为完整,分支点增多,管型形成数显著增加(P<0.01)。(4)与3-MA与Rapa组相比,3-MA+LZD组与Rapa+LZD组的细胞增殖率提高(P<0.05);且随着3-MA与Rapa浓度的增大,细胞增殖率提升的幅度越小。(5)Control组、3-MA组荧光强度最弱,H2O2组表现出明显的红色荧光强度,Rapa组的荧光强度最强。与3-MA组相比,3-MA+LZD组的荧光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Rapa组相比,Rapa+LZD组的荧光表达水平降低(P<0.05)。(6)与H2O2组相比,3-MA组的LC3II/I、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比值降低;3-MA+LZD组可逆转3-MA引起的LC3II/I、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升高Bcl-2/Bax比值(P<0.05)。Rapa组的LC3II/I、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而Rapa+LZD组的自噬与凋亡蛋白水平下降,Bcl-2/Bax比值升高(P<0.05)。(7)分别与3-MA组、Rapa组相比,3-MA+LZD组与Rapa+LZD组p-PI3K、p-Akt、VEGF蛋白水平升高,mTOR、VEGF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P<0.05)。(8)与H2O2组相比,3-MA组与Rapa组的细胞迁移数和划痕后迁移面积减少;3-MA+LZD组与Rapa+LZD组的细胞迁移数和划痕后迁移面积分别较3-MA组、Rapa组有明显的增多(P<0.05)。(9)与H2O2组相比,3-MA组与Rapa组管型数目减少,联合LZD共处理HUVECs后,管型数目减少的现象被反转(P0.05)。(11)Con-Beclin-1+H2O2组的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加入LZD共同干预HUVECs后,可显著提高上述因子表达水平,此外,Beclin-1m RNA表达减少,mTOR、VEGF m 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Con-Beclin-1+H2O2+LZD组相比,Sh-Beclin-1+H2O2组和Sh-Beclin-1+H2O2+LZD组的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mTOR、VEGF m RNA表达也同时降低(P0.05)。结论:(1)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龙蛭汤化合物-缺血性中风疾病靶点网络,龙蛭汤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Bcl-2、ANGPT1、PTGS2等靶点,参与转导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对氧气水平的反应、凋亡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和血管新生等生物学过程。(2)龙蛭汤含药血清可有效提高细胞增殖率,促进细胞迁移和管型形成。(3)龙蛭汤含药血清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因子,减轻细胞凋亡,上调VEGF水平,刺激血管新生因子激活的机制,促进HUVECs管型形成,其可能有潜在的双向调控自噬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在肌腱病的炎症微环境下,肌腱干/祖细胞(Tendon Stem/Progenitor Cells,TSPCs)向骨软骨系错误分化,晚期造成肌腱异位钙化,是肌腱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会影响TSPCs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导致干性丧失。但ROS在肌腱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是否通过调节ROS可以影响TSPCs在体内的功能还有待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致命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异常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AD发病的主要原因,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来筛选拮抗Aβ毒性的药物是开发治疗AD的先导策略。所以提出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是通过抑制Aβ聚集,阻止淀粉样斑块的形成,拮抗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所以我们合成富氢GO-C3N4-P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继发第二肿瘤的风险评估、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确诊原发恶性淋巴瘤的2317名患者进行随访及筛选,共检索出16例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继发第二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占56.3%),女性7例(占43.7%),男女比例为1.3:1。原发恶性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平扫、MRA、DWI、3D-ASL和SWI检查,将ASL低灌注面积大于DWI面
目的:明确低浓度索拉非尼(sorafenib)与RSL3联合用药增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探究sorafenib、RSL3二者联合用药与gasdermin(GSDME)介导焦亡作用的关系。阐明sorafenib、RSL3二者联合用药通过GSDME介导细胞焦亡进而增强肝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逆转肝癌耐药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一、探索不同浓度sorafenib、RSL3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肝癌
目的: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保护更佳;而且最初数年内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更有优势;另外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近年来,腹膜透析人数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完善腹膜透析技术和探索如何有效防治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的
目的:本实验通过体外诱导HPDLSCs向成骨细胞转化,以测定在诱导成骨过程中miR-23a-3p的表达情况。随后使用慢病毒介导,抑制及过表达HPDLSCs中的miR-23a-3p基因,检测在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因子ALP、RUNX2的表达情况,以期探讨miR-23a-3p是否参与牙周骨改建,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原代HPDLSCs,有限稀释克隆法分离纯化后进行传代
研究背景: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肝癌家族史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其中,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HBV慢性感染期间,HBV可以通过DNA整合来影响整合位点周围基因功能,破坏或促进对细胞生长
目的: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 K1)是维持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与神经酰胺等鞘脂类分子平衡的重要限速酶,调控肿瘤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然而,Sph K1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调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还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营养缺乏的肿瘤微环境中,Sp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一种深度学习的算法构建自动识别与分类含真菌菌丝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图像的智能模型。并通过比较不同训练样本对该算法构建的模型性能,浅析影响模型性能的因素,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辅助医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智能平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眼科IVCM图片库中符合标准的2623张图片,分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