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以毒攻毒的中医治疗理论,探讨毒邪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研究有毒中药雷公藤、砒霜对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古今相关书籍及期刊文献,对SLE与毒邪的关系以及毒性中药雷公藤、雄黄及其有效成分治疗SLE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分析。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将42只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雷公藤甲素高/低剂量治疗组、三氧化二砷高/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对各治疗组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疗程8周。测定生存率、脾脏指数、肝肾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和IFN-γ的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小鼠尿液中24h尿蛋白的浓度;通过HE肾脏病理染色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病理检测观察MRL/lpr狼疮鼠肾脏的损伤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第一部分理论研究:SLE发病和临床表现均与毒邪相关,毒性中药雷公藤、雄黄以毒攻毒治疗SLE有可行性。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对MRL/lpr狼疮鼠干预治疗8周后,模型组和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生存率较低,其余组小鼠生存率相对较高;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泼尼松组和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与泼尼松组比较,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P<0.01);各治疗组24h蛋白尿均低于模型组(P<0.05),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与泼尼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显著增宽,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明显,泼尼松组肾病理较模型组改善明显;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病理显示,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IgM和补体C3均呈强阳性,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后壁及系膜区呈颗粒状及团块状沉积,其余各组均有缓解;脾淋巴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①SLE的发生发展与毒邪密切相关,毒性中药雷公藤、砒霜及其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三氧化二砷可用于SLE的治疗。②雷公藤甲素低剂量(30ug/ml)可显著降低小鼠抗ds-DNA抗体滴度,24h蛋白尿,对肾脏病理有保护作用。低剂量雷公藤甲素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优于高剂量(60ug/ml)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对小鼠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而高剂量组对MRL/lpr小鼠有严重的肝肾毒性。③三氧化二砷低剂量(180ug/ml)对小鼠的脾脏指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血清中IFN-γ的浓度,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但是小鼠体重减轻明显,死亡率增加;而三氧化二砷高剂量(360ug/ml)死亡率最大,说明随药物剂量增加和用药时间延长其对于MRL/lpr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副作用。④相同条件下MRL/lpr小鼠疗效方面,雷公藤甲素低剂量较雷公藤甲素高剂量和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疗效更好;在MRL/lpr小鼠安全性方面,雷公藤甲素低剂量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