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紧张的工作,沉重的负担”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人更形象地把这个时代称为“焦虑的年代”,“压力的时代”。很明显,过度的工作压力会对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己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组织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如何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是企业界和理论界急需解决与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角度研究其与压力管理的关系,以期从个体积极的心理资本角度出发,做到对工作压力的事前控制,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工作压力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高等学校提升员工心理资本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心理资本干预(PCI)理论。木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员工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首先,从质性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初步得出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压力的理论假设;其次,从量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对企业和高校员工发放问卷的形式,并将问卷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采用AMOS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质性研究的初步假设结果进行科学的验证分析,修正质性研究的结果,补充质性研究的不足。在以上文献综述、质性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结论:(1)心理资本作为希望、乐观、韧性、自我效能等积极心理状态的整体概念,本研究认为,心理资本总体的提高有助于缓解来自工作任务、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压力、自身素质以及管理事物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即具有高心理资本含量的员工体验到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2)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上以及工作倦怠整体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干预效应,即具有高心理资本含量的员工感受到的职业倦怠相对较小,他们往往能够在工作中保持高昂的情绪,拥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3)职业倦怠作为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形式,两者之间的具有相关关系,而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的具有中介调节作用,即心理资本对职业压力直接能够产生缓解效应,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直接产生干预效应,也就是说提高员工心理资本含量,能够缓解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进而降低由工作压力所产生的职业倦怠。本文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虽然对中国企业员工和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关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实证验证,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如本研究着力研究心理资本的后因变量,落脚于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作用,以后的研究可以更加关注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这也是未来对心理资本研究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可以更好的丰富心理资本研究理论。同时样本量还需不断扩大,这样验证结果可以更加严谨、科学。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