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IN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而设置的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目的是赋予公司中小股东诉权,对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对公司利益的侵害行为提起诉讼,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为防止股东代表诉讼滥诉的发生,各国在设置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同时,也规定了前置程序,并以此来降低恶意诉讼的几率,为股东代表诉讼设置一道门槛。我国2005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公司法》首次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集中规定在第152条。我国公司法的这次修订顺应了我国公司法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学者们的赞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规定有些地方还比较笼统和原则,给司法实践的操作带来不便,前置程序即为其中之一。股东代表诉讼比较成熟的美国在前置程序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判例制度,对此有些学者主张应大胆引进独立诉讼委员会制度、申请无益制度,同时亦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并认为我国应当沿袭大陆法系的立法惯例,对我国的现有的前置程序进行完善和改进。对此,本文在国内外立法和实践的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发展现状,认为我国不能单纯照搬国外的相关制度。出于篇幅和学识所限,本文就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前置程序的运用有所裨益。本文除引言外分为三部分,其中正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概念,并以此引伸出前置程序的制度价值和必要性,为后文前置程序制度的展开提供法理基础和依据。第二部分,对国外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进行阐述,首先对国内外股东代表诉讼立法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整体上理出各国制度的差异。而后,对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各项制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各国的对前置程序的申请人和申请对象(美国的独立诉讼委员会)、申请期限和内容、美国的申请无益原则等相关制度,通过国外立法体例的阐述分析,找出我国前置程序存在的问题,为文章第四部分如何完善我国前置程序提供了资料背景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首先阐述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立法现状,而后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的对比找出我国前置程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文章第四部分如何完善我国前置程序理清思路。第四部分,对我国的股东代表前置程序进行重构。通过第二部分国外制度分析,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尤其是对相关制度的引进进行讨论,继而针对我国前置程序某些立法缺漏并给出完善的建议。在该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的申请对象、是否引进美国的独立诉讼委员会制度和申请无益原则、公司决定的效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在独立诉讼委员会制度和申请无益原则问题上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在结合我国的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借鉴国外做法的可行性,同时对前置申请内容、我国公司法第152条“紧急情况”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老师头痛的一件事。同样,孩子把写作文也当作是一件痛苦难当的差事,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那么,我们该如何
涵道风扇式微型飞行器能够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够适应复杂的城市和山区环境,不仅具有“悬停并凝视”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抵近目标飞行,对目标提供精确定位。其结构、机动性能良好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缺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
声音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数字音频作为多媒体素材之一,是多媒体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音频及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已经成熟,各
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科技带来社会的变革。创新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以应试为导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放眼全球,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正风靡英美等发达国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催生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留守儿童情况的出现,并对这些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了解,针对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当代资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的信息量与数据量都有极大的增长,同时也使不同领域的信息量激增且共享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存在很多针对数据集成的先进技术,取得了瞩目
针对液压转向机再制造过程中拆解转向机壳体小总成的中间油封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出一套液压转向机壳体小总成中间油封专用拆卸装置。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