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因素与羞怯的关系,并且依据羞怯的理论和社会适应模型的理论试图对所做结果做出解释。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各高校的4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羞怯与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及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高羞怯的人在父母情感温暖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羞怯的人,而在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上的得分却显著高于低羞怯的人。羞怯与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羞怯的人相比低羞怯的人通常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而低羞怯的人更倾向于问题解决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羞怯与生活事件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及其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活事件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羞怯。 (2)男性大学生在教养方式的父亲因子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严厉惩罚以及母亲因子过分干涉保护、否认拒绝、严厉惩罚上均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而在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上却低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在应对方式的合理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而在求助和幻想维度的得分却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教养方式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因子上大一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生活事件方面,大一学生发生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生活事件显著高于大二学生。 (3)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自责、幻想因子对生活事件与羞怯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明显。 上述结论能够对羞怯的形成及羞怯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实证性的支持,并且为羞怯的预防或治疗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其他文献
现如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在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体育课程无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育教育领域中,
人们对面孔的判断对于社会生存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信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面孔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对于面孔与信任行为关系的研
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实践智慧,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和幸福人生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实践智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呼唤教师具有实践智慧。   高校教师的实践
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的方法之一,是个体理解情绪的重要信息线索,识别情绪的能力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面部表情加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于面
学习判断是元记忆预见性监测判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指个体对当前已经记忆过的学习材料在之后测试中的回忆成绩的预测。良好的监测判断能够为元记忆控制提供依据,帮助学习者更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基本观点、态度和看法。它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核心,也是教师教学行动的指南。城市和乡村的教师由于生活在两种不同的地域,对他们学生观的状况进行研究
乐观偏差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乐观偏差是指人们趋向于认为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期望。对乐观偏差产生的认知机制研究中,代表性的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新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军事领域是最具竞争性和创造性的领域,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与未来战争的挑战,培养
任务转换是执行控制的三个构成要素之一,是指个体认识到当前的认知定向已经是不合适的,停止当前的认知定向,然后改变为一种新的认知定向,使行为系统与环境的新要求很好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