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师管理的研究,不属于一个全新的课题;但任何一种管理样式及其造成的学校氛围将主宰着千百万教师的职业体验与生活。我认为,真正的人性管理,必须经常关注教师的内心精神状态,从教师的职业体验出发,选择正确的、恰当的适合本学校的管理。于是,我从Z校中学教师的职业体验出发,来研究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职业体验”既是我研究Z校教师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我研究教师管理的视角。自十九世纪的生命哲学家狄尔泰“体验”范畴以来,“体验”已经成为现代人文科学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研究方法。体验视角及其认识论是贯穿本论文的一根主线。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课题的界定、研究的原因、研究的目标与方案设计。它预示着:论文的二、三、四部分,即探索教师对学校管理的职业体验的核心部分,我将运用人种学“三角互证式”的设计方式,也就是说,“我”之体验——“大样本”之调查——“关键事件”之个案剖析,这三者之间,无论是资料解释的来源,还是采集信息的方法技术,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证明的,获得一定代表性的,并具有“硬性”的因果式的必然联结;而不是平日自然语言中所说的那种个别的、偶然的甚至是无病呻吟式的“体验”。在习以为常的传统习惯中,我们必须用“实证”的方法来增强研究(即我的论文)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论文的第二部分从“我”的角度,用参与性观察的方法、职业史的方法来揭示Z校教师在“以升学率为组织目标”的学校管理中的无奈状态。其“我”,从哲学上讲是本我,在论文的研究中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中的一部分。 论文第三部分的问卷调查,其问题来自于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近期的文献调查;同时,也是为了使上述“我”的反思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设计的。通过“大样本”规模的调查,以确证江苏某市“Z重点中学”及部分其他学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职业体验:诸如教师与校长的地位不平等、人际关系复杂、晋升不公、分配不公等问题与教师的心理压力。其“量”当然具有概率上的意义,其心理上的“体验”具有典型意义。由于,问题必须要有“穿透性”,我在问卷实施中克服阻碍所获的体验也是非常深刻的。 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用关键事件法、观察法、生活史的访谈法来深入分析现行管理制度和组织氛围之一F教师职业体验的深层含义:诸如压制与不公,“不仪仅是钱本身、权本身的问题,而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很难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等等,并且这些教师的消极态度,已经影响了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Z校的管理必须“自下而上”地关注那些“参与并最终由他们来实现目标”的、教师的职业体验。 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教师管理”理论的概述与启小 论文的第六部分是在上述调查研究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应然的学校“人性管理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该模式的样子虽然是原则性的、建议是简约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喷涌而出的建设热情,它将是我后续研究的另一个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