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需要是一种重要的个性特征,对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的各种活动的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从激励教师努力工作的过程来看,需要是教师被激励的前提条件。很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对中学教师需要的研究大都夹杂在其他研究中,比较零散,针对中学教师需要的研究比较少。并且,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教育改革主力军的教师的需要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了解淄博市区中学教师需要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所采用的问卷是参阅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一个需要调查问卷稍作修改而制定的。本问卷共涉及了十个问题,每个问题依据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的划分,分为五个选项,共50个条目。按照问题随机抽样原则,本研究被试取自于山东省淄博市市区九所中学的354位教师。调查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 一、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中,高层次需要满足欲望较强烈。 二、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中,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教师需要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差异异常明显。 三、中学教师对本次调查的态度反映积极。 本文吸收当今激励理论的优秀成果,遵循选择激励策略的原则,提出了针对中学教师的激励策略。首先,依据系统论的管理策略,应该抓住教师需要系统中的优势需要,实行需要激励;要区别对待需要系统中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实行双因素激励;注意合理、不合理需要之间以及可能满足、不可能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协调;同时,激励过程中,要严守公平原则,保持整个教师需要系统的平衡。其次,依据权变论的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对象需要水平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激励方法;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外在满足与内在满足相结合,直接满足与间接满足相结合,满足需要与引起需要相结合。最后,在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统一的前提下,促进教师发展以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本文强调指出,需要是人的本性,是激励过程的起点。只有找准中学教师的需要,依据教师需要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激励,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