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危机是当今最热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加快,气候异常现象越来越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性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一些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出口与投资也随之迅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进入2010年,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席卷着地球,今年北半球高温,俄罗斯因干旱引发了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烧毁了大片的森林和树木;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造成了气候带的移动,使各温带等气候带的气候不稳定,极端气候现象频发。从本质上来讲,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大量消费的化石能源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研究,一方面,要研究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低碳技术,另一方面,要研究鼓励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同时解决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外部性”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高耗能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被工业结构的重型化抵消,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反应也越发强烈,使得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需求也愈发迫切。节能减排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全球环境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加大了对节能减排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约占同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左右。但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节能减排投融资的主体、结构、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运作机制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越发突出,节能减排的资金总量不足,融资困境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的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市场经济起步相对较晚,财政体制的变迁也无法完全适应节能减排投融资发展的要求。相比而言,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市场更加成熟,我们应该在国外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开展我们自己的节能减排之路。本文以节能减排与融资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节能减排融资的各种渠道及方式,在国外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探讨,分析得出我国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制定新形势下节能减排的融资政策提供了依据,具有明确的理论创新意义。若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新的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的融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加快我国节能减排融资问题的解决,更是本文的价值所在。本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数据方面,由于能力和资源所限,没有能够调查到最新最全的有针对性的数据,是本文编写过程中的一个遗憾。另外,在节能减排金融工具的创新方面,没有展开详细叙述,在文章的完整性上,也是一个不足。文章的结论是,解决节能减排融资难问题,既要重视政策上的支持,也要运用金融手段创新融资工具;既要借鉴发达国家节能减排融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我们自己的节能减排融资工具。同时,企业自身应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工作当中去,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融资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