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西北燥证与IL-17A、IL-10表达差异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收集213份调查问卷及血清标本。采用流式CBA技术检测IL-17A、IL-10细胞因子水平。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用t(t′)检验。结果:(1)西北燥证组与非病证组IL-17A、IL-10水平比较:西北燥证组高于非病证组(P<0.01)。(2)汉族西北燥证组IL-17A、IL-10水平高于非病证组(P<0.01),维吾尔族西北燥证组IL-10水平高于非病证组(P<0.05)。(3)西北燥证组和非病证组中不同年龄组的IL-17A、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北燥证组中年组IL-17A水平高于非病证组(P<0.01),西北燥证组青年、中年、老年组的IL-10水平高于非病证组(P<0.05)。(4)西北燥证、虚证积分与IL-17A、IL-10相关分析:西北燥证组虚证积分与IL-17A水平呈正相关(r=0.263,P<0.01);其中不同民族:西北燥证组汉族虚证积分与IL-17A呈正相关(r=0.268,P<0.01),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5)。不同年龄组:西北燥证组老年组虚证积分与IL-17A呈正相关(r=0.408,P<0.05)。(5)西北燥证组与非病证组气血阴阳五脏虚证罹患率、气血阴阳五脏虚证积分比较:西北燥证组气虚证、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非病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北燥证组阴虚证、脾虚证、胃虚证、肝虚证积分均高于非病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维吾尔族与汉族虚证罹患率比较,汉族气虚证、心虚证、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维吾尔族(P<0.01)。结论:(1)西北燥证可能影响IL-17A、IL-10的表达。(2)西北燥证患者虚证体质较明显,其虚证体质状态与IL-17A、IL-10表达水平相关,存在年龄差异、民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