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预防脑卒中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1期)、PubMed(1966~2008.5)、EMBASE(1974~2008.5)、CBM(1978~2008.5)、CSJD(1989~2008.5)、CJFD(1994~2008.5)等数据库;Google、Medical Martix等互联网上资源;手工检索《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5.13)、《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5.13)、《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5.14)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5.15),并追踪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收集全世界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卒中再发的随机对照试验(2008.5.10)。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Handbook 4.2.6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RevMan5.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源于低质量研究,则进行敏感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6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他汀类药物在卒中复发率[RR 0.94,95%CI(0.84,1.04),P=0.21]、致死性卒中发生率[RR 0.77,95%CI(0.48,1.25),P=0.3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1,95%CI(0.79,1.05),P=0.20],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RR=0.80,95%CI(0.69,0.92),P=0.002]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80,95%CI(0.70,0.92),P=0.002],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1.73,95%CI(1.19,2.49),P=0.004]。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预防卒中再发、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效果不佳,但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