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聚落的基本单位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宅基地功能发生演变和分化,且不同区域演变和分化不同。而宅基地功能的演变和分化又影响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因此,加强农村宅基地功能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已成为中国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科学课题。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居住于农村,农村宅基地具有重要作用,宅基地功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和分化。本文选取泰山区宋疃村、邹平县后大城村、蒙阴县石家峪村、寿光市南柴村、龙口市赵家村与滕州市江楼村、孙堂村等典型村庄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及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为:(1)农村宅基地功能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具有生活、生产和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指宅基地为农民提供居住生活、文化与传承、社会保障、家庭声誉等功能,包括居住、文化、保障及象征等功能。生产功能指宅基地为农民提供存储、种植、养殖、加工、经营、服务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是指以宅基地为基础的院落作为生态系统具有的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等功能。(2)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研究。改期开放以来,农村宅基地功能发生演变,且不同区域演变不同。改革开放前,各地农村宅基地主要为生活居住功能。改革开放后,区位优越的城郊农村宅基地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兼具,受城镇化影响,且资产功能日益突出;普通农村,宅基地生产功能发展较快,目前仍兼具生活、农业生产功能;偏远农村受城镇化影响较小,宅基地主要功能为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宅基地闲置废弃较多。社会制度变化、宅基地制度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等是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3)农村宅基地功能影响机制研究。根据利用现状,宅基地功能划分为居住生活型功能、农业生产型功能、商业生产型功能与其他功能。对43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表明:户主年龄、学历对其他类型宅基地有正影响,职业对商业居住型宅基地与其他类型宅基地具有正影响;家庭总人口对居住生活型宅基地具有正影响,年总收入与非农收入比重均对居住生活型宅基地产生负影响,耕种面积与院落在村中位置对商业生产型宅基地影响显著,非农收入比重对居住生活型宅基地与其他类型宅基地具有正影响;村庄区位对居住生活型与商业生产型宅基地具有正影响,村庄经济对居住生活型宅基地具有负影响,村庄地形对居住生活型宅基地具有负影响,影响较小。样本预测正确率为81%。(4)农村宅基地优化利用建议研究。基于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提出生活型宅基地住户可搬入社区、宅基地转为公共用地或复垦为耕地,生产型宅基地保留,闲置废弃宅基地回收、整治等的优化利用建议。政府与集体应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及社会保障,加强对农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农村宅基地和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丰富和发展乡村地理学有重要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杭州江海湿地景观规划为例,对长三角江海交汇地带生态湿地进行研究,针对该地区湿地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性生态湿地”的概念,为该地区的湿地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技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消除人工划分地层层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旋回划分、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分辨率层序地
无花果(Ficus carica L.)属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果实味美,且具有抗癌防衰老等保健价值,应用前景广阔。但无花果采后迅速软化,适宜条件下冷藏也仅可保证7~10d的货架期,严重阻碍了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目前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是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道路,实现资本、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促进发芽、开花,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草坪、花卉植物等,且取
结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针对寒地气候提出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布局的基本方式,并从空间流线特点出发作了研究,进而提出了适应性的空间流线组织原则和空间组合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卫生体制也有了巨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给各地的医院的财务管理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而如何应对改革的发展,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
<正>人物小传张文京,女,1948年12月出生,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副院长,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各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重点研究课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了剩余劳动力
美术教科书作为美术课程内容与目标的载体,学校美术教育教材的主体,是美术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资源,其编写是否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符合时代背景,符合对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