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已造成全世界数亿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由此引发的肝脏疾病是全球第七大致死原因。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是乙肝流行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阻断预防可有效减少婴幼儿乙肝感染率。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到2030年彻底消除病毒性肝炎,为早日实现这一宏图,必须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MTCT途径。虽然目前对新生儿进行免疫防护可显著降低了乙肝感染率,阻断母婴传播,但仍有部分婴儿免疫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体携带的高病毒载量。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是高病毒血症孕妇的首选用药。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评估了TDF在乙肝孕妇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情况,然而结论尚未统一。因此,我们将对这一主题的相关基础研究进行评价,分析TDF在乙肝孕妇中应用的实际情况。目的:分别从婴儿和母亲两个方面系统评价TDF预防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MTC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Medline、Ovid、Embase、CALIS外文期刊网和Clinical Trials.gov等外文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起始至2021年3月1日使用TDF预防控制HBV母婴传播的观察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纳入的对象包括使用TDF治疗的高病毒血症的慢性乙肝患者和经安慰剂治疗或未经治疗的对照患者。两名研究员通过阅览论文标题和摘要,快速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仔细阅读全文再次筛选,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以及数据提取。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后以Rev Man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7篇文献包括894名慢性乙肝患者(TDF组425名,对照组469名)和951名婴儿(TDF组433名,对照组478名)。(1)婴儿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TDF组婴儿的MTCT率明显下降(RR:0.21,95%CI:0.11-0.40)/(RR:0.24,95%CI:0.13-0.44),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率也显著降低(RR:0.19,95%CI:0.11-0.34)。(2)母亲有效性:母亲HBV-DNA阳性率被明显抑制(RR:34.85,95%CI:16.72-72.60)。(3)婴儿安全性:TDF组婴儿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更易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事件(RR:2.06,95%CI:1.21-3.51),但对不良反应分类统计后发现头痛、发烧、黄疸、皮肤异常等症状都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重度不良反应事件、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情况、早产率在两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分析结果表明TDF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0,95%CI:-0.18,-0.02,p=0.01),但婴儿出生半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婴儿的身长和头围一直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05)。(4)孕妇安全性:相比对照组,TDF组母亲CK升高(RR:9.59,95%CI:1.21-75.85)。此外,两组母亲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异(RR:4.75,95%CI:1.53-14.69),而其他不良反应事件、剖宫产率、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在高病毒载量的乙肝孕妇中应用TDF可以有效降低MTCT率以及母亲HBV-DNA阳性率,且不会妨碍婴儿子宫内发育,也不会影响出生后1年内生长发育,也不会增加婴儿和母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围产期进行TDF治疗能够有效安全地预防慢性乙肝患者的母婴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为减少侵入性检查的次数,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临床特征及超声成像建立宫腔粘连诊断评分表,来预测有无宫腔粘连及宫腔粘连的严重程度。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因月经减少、闭经或临床不孕等因素行宫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赋值,建立并验证宫腔粘连诊断评分表。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 2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也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由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手术预后效果差,导致食管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低。因此,进行准确的预后预测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食管癌的高通量开源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重要基因作为食管癌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期为食管癌的预后和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食管癌RNA-seq数据及其临床资料,运用R软件中DESeq2和W
目的比较两种切割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评估二者在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探索CPLB中导致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414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半自动切割活检针组(Super-core TM针组)、全自动切割活检针组(BARD Magnum针组),其中Super-c
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显著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但老年人作为晚期NSCLC的主要群体,伴有免疫等机能的减退,ICIs在老年NSCLC患者中的疗效尚未明确,本研究以65岁作为分界值,对不同年龄晚期NSCLC患者应用ICIs的临床疗效进行系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做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20年12月之前发表的关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比较的文献。纳入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按New 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进行评价。使用C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Meta评价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常规的数据库,进而收集和整理相关英文文献,并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信息。通过“诊断性研究的量表评价(QUADAS)”对文献质量展开客观评析,并利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工具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通过Deek’s漏斗图检测lnc RNA表达谱诊断胃癌的发表偏倚。结果总共
目的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早期存活率高。所以常规的子宫颈筛查可以较早识别疾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欠发达地区通常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用于筛查。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人口统计学、行为和临床因素的预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识别患宫颈癌的高危女性,以优化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筛查策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方法机器学习在开发预测模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过度拟合是机器学习中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否能影响其AVF的初始通畅率及辅助初始通畅率。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首次为MHD行AVF术的278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收集术后资料至术后3年,除外87例符合排除标准中的患者后,最终共191例患者纳入研究。收
背景结直肠癌最易转移至肝脏,而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是结直肠癌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最常见且有效临床治疗方式,但80%-85%患者因肝内转移灶位置、大小及多发转移灶等未能行手术切除。近来,介入栓塞、射频等局部治疗方法已逐渐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中。目的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
第一部分载汉防己甲素-全氟溴辛烷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检测目的制备一种以脂质体为载体,以液态的全氟溴辛烷(1-Bromoheptadecaflurooct-ane,PFOB)为内核,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搭载于脂质体壳的纳米粒PFOB@LIP-Tet,并检测其基本的理化性质,证明Tet成功搭载在了脂质体上,并检测其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利用脂质体搭载汉防己甲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