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对文学语言、广告语言和谜语语言现象中的双关语作一定性分析。双关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英语中的双关语则是在英语长期发展过程中把其中的同形(近形)异义词或者同音(近音)异义词巧妙地融合在一定的语境,从而使得这种词语具有表层和深层的意义,即一个词语含有双重或多重含义,进而使得语言具有多种理解方式。这种语言具有简短凝练,幽默讽刺,劝说和形成谜语的特征,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含蓄性。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双关语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或学者开始关注并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纵观近年来学者们对双关语的的研究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多是从修辞学、文体学、语义学的角度探讨双关语的修辞用法或修辞功能。在语用学的领域,研究也多是侧重于从整体上探讨双关语的分类和语用功能,而对双关语的某一层面或领域的研究则并不多。此外,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双关语的产生机制和受众对其的理解层面的研究也都是所提甚少,并且始终不够系统和完善。鉴于此,本文试图依据D.Sperber和D.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1989),运用大量的实例,对双关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剖析,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既然双关语具有歧义,为什么人们仍然喜欢在日常交际中使用?2.由于双关语的运用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的分析不可能穷尽各种双关语的现象。因此,笔者只试图分析双关语在文学、广告和谜语中是如何使受众能够顺利地理解并最终实现交际意图?鉴于此,作者试图依如下安排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分析作者试图围绕着关联性,双关语的功能及语境来展开分析,从而表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对双关语的喜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由于双关语自身的一词多义性,幽默性和众多的语言功能才使得双关语如此备受关注,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交际的趣味性,这个是一个初步的分析;对于第二个问,作者主要从双重语境出发,经过明示推理过程从而寻找到关联性,然后通过处理努力寻找到最佳关联,最终实现人们的交际意图来进行分析。这个分析过程表明,人们对于双关语的理解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人们在认知语境中通过把双关语的含义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从而找出关联性,进而经过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最终实现交际意图而实现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正确理解双关语只能是一个奢望。这是对双关语在文学、广告和谜语中的解读过程的进一步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推理过程对于双关语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不同于其它语用方面的分析;它是一个对于双关语的动态解读和分析。尽管本文尚非尽善尽美,但是对于双关语在文学、广告和谜语中的剖析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双关语的认识,而且能使人们在交际中更好地使用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