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了WTO,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但是,在WTO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国内的金融业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面临着国际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入侵”的同时,又要与国内迅速崛起的股份制银行“争食”。然而,我国国有银行的先天不足(如资本金匮乏,不良率高涨,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使四大银行在内忧外患中只能是一个“虚弱的巨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有银行将不得不苦练内功,对自己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以期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银行制度。 国家已经明确了国有银行改革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实现商业化经营;第二步:进行股份制改造;第三步:积极推进国有银行上市。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步的改革目标,即实现了国有银行经营的商业化。而上市既是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也是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需要,更加是加入WTO后,增强我国国有银行竞争实力的需要。因此,现阶段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应该在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步伐。 本文从讨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出发,分析了当前银行上市的几种模式,结合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真正意义之所在,得出了我国国有银行应该选择整体上市这一模式的结论。文章还对在当前情况下,制约我国国有银行整体上市的因素如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率高,产权结构单一化,没有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机制进行了剖析,并创新地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 本章阐述了国有银行上市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回顾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叙述了本文的创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由于理论界尚缺乏一些对国有银行上市的模型和实证分析成果,因此,本文也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并辅以相关的图表和数据来进行分析。 第二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章指出我国国有银行上市既能给国有银行带来诸如充实资本金,减少不良率,改进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收益,又是我国国有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造,发展资本市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因此,上市对于我国国有银行改革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 第三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模式选择 本章重点分析了理论界关于我国国有银行上市的几种主要模式,如整体上市。分拆上市、买壳上市。通过对国有银行上市的这几种模式的利弊分析,并结合国有银行上市之真正目的一实现整个国有银行业彻底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得出了我国国有银行应该整体上市的观点。 该章是全文的一个重点。作者关于我国国有银行应整体上市的结论依如下几个层次的分析得出:(一)分拆上市的利弊;(二)整体上市的利弊;(三)金融控股公司和买壳上市模式的利弊;(四)整体上市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必然选择。这四个部分分别构成本章的四节。 在第四节中,作者从整体上市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整体上市对于国有银行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革的意义,还有整体上市的标准和条件这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得出了国有银行不应该采取分拆或买壳的上市模式,而应该整体上市的结论。 第四章制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因素分析 本章简明地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国有银行整体上市的制约因素及其形成原因,以期使下一章在探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时,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章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 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里,作者从制度、业务创新和监管等角度,阐述了推进我国国有银行整体上市的措施。主要有:(一)深化产权改革,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产权结构;(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三)积极创新,拓宽国有银行资本金来源渠道;(四)在控制不良贷款增量的基础上,积极处置现有的不良资产;(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六)建立并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七)完善银行上市有关法律,加强监管的力度。 本章在拓宽资本金渠道,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充实资本金方面,作者认为,可以采用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存款转股权,发行银行债等手段;在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上,作者则建议可以采取发行永久性政府债券,实施惩罚性债转股政策,向外资拍卖不良资产,组建民营性质的资产清收公司等措施。此外,在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内控机制、信息披露制度 2的改革以及上市银行的监管诸方面,作者均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己是大势所趋。2003年年初,四大银行基本上都明确了上市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如中国银行提出将在2005年在国内率先整体上市,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