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利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检索出在2012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信息。后利用电子病历系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与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利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检索出在2012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信息。后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查询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之后在医院影像系统上测量收集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的CTA影像学形态学特征。采用R软件(4.0.4版本)对收集的患者临床特征、形态学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对患者的特征数据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分析,后纳入临床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为预测因素,分别选用传统的Logistic回归、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及集成模型的方法建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预测模型,计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几种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本研究共回顾性纳入符合标准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36例,按入院时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破裂组患者共263例,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73例。其中以下特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占比、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朝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而两组患者的年龄、动脉瘤高度、瘤颈宽度、形态不规则、A1优势征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亦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破裂组患者年龄为57.30±10.18岁,而未破裂组年龄为60.53±9.80岁,破裂组患者较未破裂组更为年轻,P=0.001。破裂组患者动脉瘤的高度为5.74±2.77mm,而未破裂组患者为4.68±2.59mm,破裂组患者动脉瘤高度明显大于未破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破裂组患者动脉瘤瘤颈宽度为2.71±1.06mm;未破裂组患者为2.97±1.48mm,破裂组患者动脉瘤瘤颈宽度小于未破裂组,P=0.033。破裂组患者中,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150例,占比为57.0%,而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52例,占比为30.1%,破裂组患者中形态不规则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01。破裂组中具有A1优势征的患者176例,占比66.9%,未破裂组中具有A1优势征的患者81例,占比46.8%,破裂组中有更多比例的患者具有A1优势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在训练集数据中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应用传统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于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690-0.871),在0.436截断值下,模型的效能最优。在该截断值下,在测试集中预测的准确率为0.782(95%CI:0.699-0.851),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71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49。根据相关研究,选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树、随机森林、Xgboost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于测试集。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33、0.774、0.733。经对比,在测试集中,上述机器学习方法所建立预测模型与Logistic回归方法所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有类似的效能。后纳入数种底层模型建立集成模型,并同样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以集成模型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CI:0.725-0.894),最佳截断值为0.331。在该截断值下,在测试集中预测的准确率为0.774(95%CI:0.690,0.844),敏感性为0.722,特异性为0.84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50。利用Delong测试方法对比ROC曲线下面积(AUC)。相比于传统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集成模型的效能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高度、瘤颈宽度、A1优势征、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是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能较好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预测。应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树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取得与Logistic回归类似的较好模型效能表现。应用机器学习中的集成模型方法,能构建较传统的Logistic回归方法效能更优的预测模型。在面对未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时,本研究可以为治疗决策的制订提供参考,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引入执行意向变量,建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自我照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及理论研究形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框架,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意向问卷的编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及课题组讨论形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两种灌注技术所获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脑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metasta
目的:通过分析院内发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寻找老年患者院内发生NV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模型。通过老年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结合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患者NVUGIB的院内发病率,从而帮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并预防老年患者院内发生NVUGI
目的:采用双喷头3D打印技术构建负载万古霉素(VA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乳酸(PLA)复合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并对该复合支架进行表征、力学性能检测、体外药物释放检测、体外抑菌实验、体内外毒性评估、生物相容性评估、体内降解性能和成骨性能等一系列研究。通过观测并评估该复合支架在体内外对骨缺损修复的综合效果,为该载药缓释微球复合支架最终能应用于临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分布在45-65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患者摆穿刺体位后选择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一次性注入0.66%罗哌卡因2.5ml并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恢复平卧位,并通过面罩给与4-6L/min
研究目的:WAVE3在乳腺癌细胞及乳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量;探讨WAVE3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验证WAVE3对乳腺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BT-549、HCC-1937、BT-474、MDA-MB-231、MCF-7、T-47D)及乳腺正常细胞(MCF-10A)中WAV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贫血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青岛地区目前尚无关于婴幼儿贫血的临床资料;而急性发热为儿科门诊最常见就诊原因。本研究为了解青岛地区单中心以发热为首诊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与转归,建立适当的干预和诊疗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指导家属如何更合理喂养、提高照看婴幼儿水平,合理添加辅食,以期能做到预防贫血发生;明确发热与贫血的关系,早期发现贫血、早治疗,从而减少贫血对儿童健康影响。方法: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日照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A、B、C、D四组。四组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前30分钟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A组患者给予0.3%罗哌卡因30ml;B组患者给予0.5u
目的: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联合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发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组。入选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版)》;无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通过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
目的:评估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健康素养水平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作为被调查者,采用国际公认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素养评估,得到被调查者健康素养得分。根据被调查者健康素养得分中位数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收集临床结局相关指标,包括被调查者的身高、体质量测定,白蛋白、血红蛋白、肝肾功等相关实验室指标,Charlson合并症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