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水产养殖的集约化、高密度生产方式会导致大鳞副泥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得大鳞副泥鳅病害频发及品质下降。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开发大鳞副泥鳅免疫增强剂,以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同时保护环境。以豆薯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选取超声时间、水料比、超声功率和水提温度作为优化因素,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实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豆薯多糖得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以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豆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0.33 min、水料比20.96 mL/g、超声功率395.9 W、提取温度67.56℃。在此工艺条件下,豆薯多糖的理论最高得率为8.40%,验证值为8.28%。以Vc为对照,考察0.110 mg/m L豆薯多糖的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以及对脂质过氧化(LPO)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豆薯多糖对O2-·、·OH的清除能力较弱,低于同浓度的Vc;还原力、T-AOC和抑制LPO的作用接近于Vc。由此表明,豆薯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注射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0.8%NaCl)为对照,采用5、10、20和40 g/L浓度的豆薯多糖水溶液对大鳞副泥鳅进行体腔注射,在注射后第7、14、21、28 d采样,进行一系列免疫学相关指标的测定,并在注射多糖后的第7 d,从每个组中随机采取大鳞副泥鳅15尾,每尾体腔注射1×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100μL,记录接种7 d后各组泥鳅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注射适量的豆薯多糖能显著地增加大鳞副泥鳅的红细胞数(RBC)和白细胞数(WBC),显著地增强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和血清补体C3含量;显著地提高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T-AOC,显著地降低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豆薯多糖能明显增强大鳞副泥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从整体上看,以10 g/L剂量的免疫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