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追求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普遍现象,粮食作物已成为中国化肥高强度投入的主要来源。化肥的大量施用除了导致实际利用率低下,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负外部性。伴随雨水的冲刷和淋溶,大量化肥随地表径流外溢,在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和耕地地力下降的同时,也引起农业面源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等系列问题。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逐步落实,统筹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已成为新阶段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目标内容。从农业经营体制演进的视角来看,国际经验和国情农情均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被认为是提高农户粮食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重要突破口,这点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土地流转发展是否有利于粮食化肥减量,目前学界尚存有争议。在农业资源环境日益趋紧和土地流转持续推进的现实背景下,厘清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减量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的影响为主线展开系列研究。首先,本文构建了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化肥投入的分析框架,分析刻画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的宏观传导机制,以及经营规模扩张、集中连片流转、经营权稳定性等土地流转特征在农户层面的微观减量基础。其次,借助宏观统计数据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化肥投入及土地流转的总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再次,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的影响效应。最后,利用江苏省4市、8县土地转入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粮食生产化肥投入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经营规模扩张、集中连片流转、经营权稳定性三个维度对土地流转特征进行解构,分类讨论并实证检验了不同特征与化肥投入的影响机制与关联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我国主粮作物化肥施用总量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拐点出现在2017年,但主粮作物化肥施用总量占全国农业化肥施用总量比重持续提高,其中玉米对农业化肥投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小麦是单位种植面积化肥投入量最大的主粮作物,其次是玉米和稻谷;主粮作物单位产量的化肥投入均显示出波动性特征,但小麦的单位产量化肥投入量始终保持高位;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结构持续优化,氮肥施用比重持续下降,混复肥施用比重快速上升,而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重平稳下降。进一步通过随机前沿分析发现,2005—2018年,我国粮食单产存在明显的技术进步,且化肥投入对粮食单产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系数为0.121;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化肥投入技术效率持续改进,但效率损失仍较为严重,2018年全国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798,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均值为0.261。粮食作物化肥投入技术效率由东北地区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级递减,粮食主产区化肥投入技术效率水平明显优于非主产区,并且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逐步放缓的总体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率最低,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增速明显快于非主产区。我国粮食规模经营进程保持持续推进态势,但增长速度呈现波动特征,2014年后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增速快速下降。不同区域间粮食规模经营进程存在明显差距,东北地区粮食规模化进程最快,其次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粮食规模经营进程相对滞后,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规模经营进程明显快于非主产区,二者差距不断扩大。(3)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存在减量效应,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同样有助于化肥减量,并且土地流转显著促进了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即粮食规模经营在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化肥投入强度中发挥了部分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计算发现,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产生的直接效应大于通过粮食规模经营传导的中介效应。(4)基于江苏省4市8县345个土地转入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农户水稻、小麦亩均化肥投入折纯量均值分别为30.88kg/亩和25.48 kg/亩,化肥投入亩均成本均值分别为201.91元/亩和163.37元/亩,占粮食生产成本比重的均值分别为29.78%和31.89%。进一步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发现,不论是从经济效率角度还是技术效率角度,土地转入户粮食生产化肥投入均存在明显过量,样本农户小麦、水稻生产化肥投入经济效率均值分别为0.487和0.529,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215和0.233。(5)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有助于化肥减量,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同样具有化肥减量效应。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集中连片流转在经营规模影响农户化肥投入行为中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随着地块集中度的降低,经营规模扩张产生的化肥减量效应受到相应抑制。经营权稳定性并未强化土地转入户因经营规模扩张所引起的化肥减施行为,但经营权稳定性显著抑制了农户因非集中连片流转引致的多施化肥倾向,随着经营权稳定性的增强,农户由土地分散流转引起的化肥多施行为受到相应抑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国家提倡的土地流转对促进粮食生产化肥减量增效具有积极意义,但非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与不稳定的经营权流转则容易诱发化肥多施的发生,制约粮食产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持续提高。为此,本文从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保障经营权流转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准确描述复杂凝聚相体系的结构和光谱是理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复杂体系的尺寸大、结构柔性、兼具复杂的化学环境,传统的量子化学方法难以对这些体系的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描述,这是因为这些方法的计算量随着体系尺寸的增加呈幂次方增加。结合分子力学(molecular mechanics,MM)和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QM)的多尺度方法或低标度量子化学方法可以克服传统量子化学方
测量精度的提高不仅可以用来验证已有的物理学理论,而且可以推动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位相测量的方式可以以亚波长的精度测量任意一个相对位移,该方法已被运用于宇宙学、纳米科技和医学等领域。由于受到散粒噪声及测不准原理等物理学本身特性的限制,经典测量能达到的精度为散粒噪声极限。探究如何利用量子资源来提高测量精度产生了量子度量这一新兴研究方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发现散粒噪声极限一般只有在特定相
铁锰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如赤铁矿、针铁矿、水铁矿和菱锰矿、软锰矿、黑锰矿等)。由于锰和铁离子半径相似,在铁、锰矿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铁锰类质同像替代现象。铁锰矿物作为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矿物类型,深度参与重金属的固定、有机污染物降解、微生物风化等环境过程。在这些环境过程中,矿物晶面作为环境物质接触和反应的场所,其类型和性质决定了矿物的表观反应性,类质同像替代对矿物晶面反应的
共振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在分子,原子,核物理中都有它的踪迹。另外,在散射实验中,共振现象也被认为是极其引人注目的。此外,共振态在许多物理现象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晕,巨晕,幻数的消失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复标度格林函数(CGF)方法以及与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结合的复动量表象(CMR)方法即RMF-CMR方法来研究奇特核中的单粒子共振态,以此说明共振态对核物理,尤其是对核结构方
1995年,人类在主序恒星周围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51 peg b,自此开启了系外行星的观测和研究。至今共有超过4000颗系外行星已经被确认,还发现了数千颗有待进一步确认的行星候选体,这些行星系统分布在我们银河系中一个很广的距离(kpc量级)范围内。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已发现了很多主序(类太阳)恒星周围行星系统的特征及其和宿主恒星(如质量,金属丰度等)的相关性。但目前对于行星系统和宿主恒星所
功能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近年来材料科学家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而氧化还原活性又赋予MOFs材料新的性能。MOFs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一般是由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配体得到,或者是后合成修饰引入氧化还原活性的客体分子来实现。在本论文中,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氧化还原活性的配体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H4TTFTB),以及与该配体等瓣相似的镍的二硫烯四苯羧酸([Ni(C2S2(C6H4COOH)2)2
颅脑损伤后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耐受治疗受到学术界关注,这些研究的共同生理和解剖基础是颅脑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脑组织内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脑组织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引发自体免疫攻击行为,过度的免疫损伤加剧继发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患者脑恢复进程。免疫抑制剂或多或少存在药物昂贵、安全谱窄、患者整体免疫力下降招致感染等问题。借鉴免疫耐受理论,口服自体脑抗原(来源于清除脑挫裂伤灶的坏死脑组织、引流的脑
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两个不同烷基链或亲水基的一类特殊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更强的疏溶剂效果。本文制备并表征了同碳数的不对称、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22-6-6和14-6-14)、不同间隔基的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22-s-6,s=2、3和6)及其改性蛭石(Vt)或Si O2纳米片层(Si NSs)。以对氯苯酚(PCP)、苯酚(
基于视觉感知的场景理解能够将视觉数据转换为具有语义的信息,使计算机获得描述与概括视觉图像场景的能力。其中,图像分割和目标检测是视觉场景理解中两大关键性技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排除物体间的遮挡干扰,识别出场景内的物体并得到它们的位置。然而,在真实应用场景中,复杂光照、硬件等条件以及遮挡和视角变化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样本的质量。此外,由于部分场景较为复杂,难以获取到充足的样本,也对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算法提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白质高信号(WMHs)在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超过50%。WMHs与认知障碍(CI)密切相关,且是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WMHs及其相关的认知障碍,目前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研究其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控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中WMH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WMHs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在脑白质高信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