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道德宽容思想的研究可谓古已有之,但现代道德宽容思想的出现却是20世纪前后的事。20世纪以来,人类的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交往层面,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使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也使各种文明、文化和伦理道德相互碰撞;在人际交往层面,随着民主精神和人性解放的层层推进,个人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显现……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塑造出了一个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宽容精神愈显重要。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是把人培养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使人不仅能把握时代的脉络,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还能得到灵魂的升华和本真自我的实现,所以,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归宿都是“人”。因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应用内蕴着宽容精神的人文关怀关爱学生,不仅教会他们学会宽容——宽容自我、宽容他人,同时,还要用宽容精神引导他们去充分地认识自我,张扬个性,完善人格,追求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风格,实现自己特有的生命价值,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性光辉,书写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华章,以此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宽容的伦理意蕴。首先介绍国内外关于宽容的多种不同定义,综合各种定义,提出自己对宽容定义的看法。然后分析宽容的基本类型:宗教宽容、政治宽容、道德宽容(即本研究所采用的宽容范畴),并界定属于自己的道德宽容内涵。第二部分论述了道德宽容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分别从伦理学角度、社会现实角度、学生个性发展角度和教育学角度揭示教育需要宽容的原因,说明了宽容思想不仅可以用于教育,而且必须用于教育,即“宽容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品性”。第三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宽容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在观念上,确立宽容教育信念,形成宽容教育理念;在目的上,让学生学会宽容;在内容上,让宽容熔铸到教育中来;在方法上,让宽容落实为行动;在原则上,确立“有限宽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