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即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两部门经济反差制约着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发展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为此,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模型,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总的看来,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而经济增长要求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之间形成此消彼长的良性转化机制。但是当前发展经济学中关于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化的理论并不完善,其假设条件有局限性,不能囊括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化的诸多方面,而且这些理论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探讨、学术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层次上,缺乏实际操作性。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在中国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的转型统一为一个完整过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而且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比较显著,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发展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很多方面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不能机械吸收前人的理论来指导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问题。这就需要对二元经济理论进行回顾和思考,寻找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表现的特殊性,探寻适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路径。为此,本文在汲取前人二元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与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结合,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为研究出发点,探讨促使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状态和特征以了解其所处阶段,在此阶段,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不仅体现在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的对立,而且还体现在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二元性、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区域经济的二元性,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本文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因此,在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中,要依据特殊转型二元经济的特征,结构的转型不仅要依靠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同时还要依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二元经济转型的基础,建立多重转化机制:一是结构转化机制。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要从产业结构着手,要加大农业投资,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村费改税的深度和力度,加大对农业中农、林、牧业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根据不同的地区优势,选择优势产业,城乡合理分工,保证城乡共同发展。二是非农化机制。非农化机制是指通过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化,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化。三是制度创新机制。要通过制度创新机制,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制度、土地制度、经济体制、税收制度、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四是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即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不仅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取决于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和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其在长期持续就业创造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并且培养人才,使其成功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分工,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